作为必备的大家电,冰箱是否“实用”直接关着我们的家居生活体验,而纵观整个冰箱市场,无论品牌还是规格型号,都让人眼花缭乱。所以这也让不少人在选购的时候交了学费。
为能够让更多的人选到合适的冰箱,本期“美家指南”给大家总结了5种正在跌落神坛,不值得投入的冰箱,相信看过它们的缺点之后,大概就不会踩坑了。
一、深度大的冰箱
选购冰箱的时候,其尺寸规格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规格的参数主要分为:宽度、高度和深度。其中“深度”是最为关键的参数,有太多的人因为忽视而翻车。
冰箱的“深度”,也就是大家口语中的“冰箱厚度”。它的大小,直接决定了冰箱摆放的美观度。特别是做“嵌入式”设计的时候,深度的数值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深度太大,就会出现上图中的翻车情况。冰箱凸出柜体一部分,会大大降低美观度。
如果装修过就会知道,无论是“橱柜”还是“餐边柜”,柜体的常规深度在50㎝-60㎝之间。这个时候如果冰箱的深度超过60㎝,必然会“凸出来”。
当然了,我们在定制橱柜和餐边柜的时候,也可以将深度定制到65㎝左右。但超过65㎝的柜体就比较少见了,虽然增加了收纳能力,但是也压缩了厨房、餐厅的空间,而且美观度也一般。
所以在选择冰箱的时候,那些“深度大”的冰箱(特指>65㎝的冰箱),一定要慎选,除非独立摆放不做嵌入。不然市面上大多数定制柜都无法做到下面这样的“纯平”效果。
二、容量比较小的冰箱
小容量冰箱的优势有且只有2点,一是成本低,二是对摆放没有太大的空间需求。但是有一说一,小容量的冰箱正在淡出无数中国家庭。
特别是在经历过“囤货备粮”的时期后,有不少家庭将自家的三开门冰箱升级成了对开门冰箱。
▲敲黑板:冰箱容量该如何选?
以三口之家为例,理论上300L以内的三开门冰箱就足够了,但是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三开门冰箱的冷冻室容量太小,所以很难能够满足鱼肉类冻品的储存需求。所以在容量的考量上,建议不低于400L。
而目前市场上的冰箱,按照开门方式的不同,容量排序基本可以参考:一字对开门冰箱>十字对开门冰箱>法式四门冰箱>三开门冰箱。
三、打着智能和互联网概念的冰箱
有这么一种冰箱,既能看电视,还能摆放音乐,甚至还能发个朋友圈。而它就是所谓的“智能、互联网”冰箱。这种“高级”冰箱,一经推出市场,随即引起不少人的投入。然而这种打着互联网概念的冰箱,真的值得投入吗?
作为早期的互联网冰箱用户,实话实说我体验后发现这种冰箱,说到底就是嵌入了一个安卓系统。类似于把一块安卓手机装在了冰箱上。
概念很好,但没什么用。
而且用过之后会发现,非常容易卡顿和死机,重点是平常很少去操作触控它。毕竟冰箱说到底就是用来冷藏和冷冻的,搞这么多花里胡哨的软件无疑是噱头。
“唯一说得过去的,就是可以看菜谱”,粉丝@小粒喵这样吐槽道。一边看着冰箱上的菜谱,一边炒菜,听起来确实不错,但是这是实打实的“伪需求”。
说一句大实话,这些互联网概念的冰箱,其实就是为了“提价”搞出来的噱头,真正生活中几乎一无是处,不仅投入成本高,结果还沦为了商家的广告机。
四、没有变温区的冰箱
早期的冰箱基本都是三开门,而三开门冰箱有一个优势是必须要提及的,那就是中间的“变温区”。变温区,简单来说就是温度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随时调节。
冷藏区长期需要保持3℃左右,冷冻区基本在-16℃左右,但两个空间的收纳能力是固定的。所以在日常家居生活中,某一段时间内需要额外的“冷藏/冷冻”需求,这个时候变温区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像传统的两门冰箱就没有变温区,即便是如今正在走红的“对开门冰箱”,其中一字对开门冰箱,有一些产品也没有变温区。
没有变温区,意味着并不能完全满足食材的冷藏和冷冻需求,所以在选择冰箱的时候,一定要看看“功能分区”。有些冰箱还设计了真空区、保湿区等等,实际上都是有一定投入价值的。
五、进口冰箱
市场上大多数进口冰箱,价格都在万元以上。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显然是没有必要投入的。毕竟这样的造价,基本可以买2-3台国产冰箱了。
抛开成本,进口冰箱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压缩机、保鲜技术以及外观材质等方面,实际上以国产冰箱这么多年的技术研发、迭代,无论是压缩机还是保鲜技术都完全能够支撑起冰箱的使用年限。
纵观整个国内冰箱市场,无论是TCL、海尔、美的、容声还是卡萨帝,这些梯队的冰箱品牌几乎都能够满足大多数家庭的需求。国产品牌的多样化,产品型号的多样化,在推动行业“自我革新”的同时,其实也给了用户更多的选择。
退一万步讲,冰箱的价值无非就是基础的“冷藏+冷冻”,选择国产冰箱其实就足够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