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为作者牧之野授权,“秦安战略”在今日头条平台独家原创刊发,转载自公众号“牧之野”,有很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
信任就像一张纸,皱了,即使抚平,也恢复不了原样了。
今天舒尔茨说了很多好话,比如坚定支持全球化,比如不想和中国脱钩,国内媒体比较受振奋,认为这是“回心转意”。
我看来,这不是什么回心转意,可能是回光返照。
且不说政客的话不可信,舒尔茨不是默克尔,前后矛盾的话一堆一堆的。
没多久前,德国新财政大臣说,经济上不再对中国天真,“要减少对中国的贸易依赖”这是舒尔茨自己说的。
关于德国和中国经济脱钩的文章,最近几个月在德各大网站充分预热。
我们知道,这些西欧的媒体特别是德国,都在美英掌控之下,几乎所有的媒体人,主流声音,都会为其政策服务。
那么,这些动向都有着鲜明的目的性。
不看人家怎么讲的,看行动。
因为俄乌战争导致德国能源成本过大似乎成为一个死结,制造业如果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两个出路,去美国或者去中国。
可是,中国本身就是能源消耗国,此外台海问题还面临制裁,能源如果再被卡,基本这部分投资就可能打水漂。
根据我看到的数据,德国企业赴美的兴趣日渐浓厚,美国把高科技门一卡,芯片、能源它都有,虽然人工成本高,但工人产出效率高可以弥补。
最关键的是,是铁幕之下,中国很有可能被搞到另一边。
如此,大头都在想着赴美,这是趋势,尚不说血缘亲近。
当然,也有一部分选择押注中国,或者是两面下注,我们总拿巴斯夫做例子,巴斯夫是什么时候的事了,不是现在的啦,而且,也就剩巴斯夫和大众比较有代表性了。
这其实都不是德国企业将要降低中国投资的核心原因。
最尴尬的是,德国制造业4.0遥遥无期,中国制造奋起直追,慢慢就上来了,在砸德日的饭碗。
看看我们新能源车的销量,是要直接干死宝马奔驰的架势。
就剩下高端制造业、芯片和精密仪器这些了,德国和日本,也看到了,没活路的话还不如投敌。
“2022欧盟大使会议”在布鲁塞尔召开,主题为“欧洲外交的新前沿—在分裂的世界中发挥作用”。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在会上发表了演讲。博雷利表示,欧盟过去的繁荣是建立在“来自俄罗斯的廉价能源”和“中国进出口的大市场、技术转让、投资和廉价商品”的基础上的。
这种无奈,更像是看到“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痛心,因此,个人对中德的未来是悲观的。
当然,悲观是悲观,我们现在能做的,依然是表现出巨大的热情,去挽留所有能挽留的人。这是技术,也是战略。
中国不怕封锁,封锁个十年,什么都有了,这个道理欧洲懂不懂,他们很懂,但是,他们说话不算数,因为有美国拦着,还有意识形态和白种人的优越感,以上种种,决定了一个必然结局:
除非中国出现碾压式的优势,否则西方这些国家不会决心和中国合作的。
但我相信,这个时间不会太远了。
面对能源危机、债务危机、难民危机,战争危机,制造业立国的德国算不上衰弱,但必然掣肘,特别是这样的政治机制,离开了默克尔这样脑袋清楚的政治家,靠舒尔茨,还想军事独立,这是艰难的。
今年是中德建交50年,本身是个好日子。德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早在华开办合资企业、最早对华开展科技合作的西方发达国家之一。当下,德国不仅是中国在欧洲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中国也已连续六年成为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中德间建有包括政府磋商在内的70多个对话机制,103对友好省州(市)关系,覆盖战略、财金、人文、科教、卫生等各领域的广泛交流交往赋予两国关系更多活力和创造力。中国150余所高校开设德语专业,德国有超过3万人学习中文,5万多名中国学生学者构成德国最大海外留学生群体。
换句话说,这种良好的合作促进了中德过去的繁荣发展,可惜,德国并不是一个完全独立自主的国家,只是看上去像罢了,关键时刻的时候,不要指望它能真的离开美国的影响力和控制。
回过头来,能完全独立自主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特别是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来说,否则,你看起来的繁华,毁灭也就是一瞬间的事。
但是,蜜月结束了,未必意味着一定要成敌人。
这次舒尔茨说好话,不过是因为下个月来,做个样子罢了,我们不要太入戏,中德的矛盾,才刚刚开始,利益区分度接近才是本质原因。
未来的中德关系,必然面对很多挑战,中国讲仁义,无论它们多么过分,甚至与台眉来眼去,对法德都会网开一面的。
但,不要指望我们统一台湾后法德会对我们网开一面,不可能的。
跟恋爱分手一样,我们现在唯一能掌控的,不是苦口婆心跪舔变心的那个人,而是抓紧时间搞好自己的事,修炼好内功,早日完成高质量发展的转型,今天你对我爱理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
有一天,等德国回头时,它还是它,我们已经不再是那个我们了。
这世间一切的事,最后都要向内找答案,一个国家是这样,一个人也是如此。
标签:牧之野:中德关系以后很难像以前那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