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讯网

生猪价格持续低位运行 警惕产能过度调整

admin 来源:未知

今年以来,受产能过剩、需求疲软等多种因素影响,四川省生猪猪肉价格延续去年跌势持续走低,生猪养殖全面亏损。为进一步了解全省生猪产业发展情况,四川省发改委价格监测局深入成都、绵阳、遂宁等生猪产能大市实地调研,分析研判生猪生产和价格运行情况。

一、生猪生产和价格运行情况

(一)生猪出栏量保持增长,能繁母猪存栏量高位回落

生猪出栏量保持增长。今年以来,全省生猪出栏保持惯性增长,预计一季度全省生猪出栏量1639.9万头、同比增长6.7%。能繁母猪存栏量高位回落。一季度末,全省能繁母猪存栏约394.3万头,较2021年二季度末的高点下降11.6%,仍处于全省生猪产能调控“绿色区域”。规模化养殖率不断提高。全省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达18477家,规模化养殖率由2018年的35.34%上升至2021年的60%左右,其中生猪年出栏3000头以上的大型养殖场占比约25%,养殖进入工业化、规模化加速期。行业集中度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8年—2020年,全省前10家头部猪企年生猪出栏量分别为475.74万头、449.35万头、772.34万头,分别占当年全省总出栏量的7.2%、9.3%、13.8%,行业集中度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市场价格运行情况

自2021年1月起,生猪猪肉价格从高位震荡转向持续走低。截至今年4月14日,全省生猪均价13.32元/公斤、猪肉均价22.16元/公斤,同比分别下跌48.08%和43.86%,较今年1月初分别下跌24.92%和24.37%;猪粮比4.23:1,已连续10周低于5:1,处于全省生猪价格调控预案一级预警区间。 

 

(三)生猪猪肉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

一是生猪产能全面恢复,市场供应充足。得益于2019年以来一系列扶持政策措施的实施,生猪产能快速回升,今年3月底全省能繁母猪存栏量仍较2019年底增加131.16万头、增幅48.87%,带动生猪存栏、出栏量明显增加。根据生产周期推算和行业主管部门预测,由于2021年二季度末能繁母猪存栏量较大,今年上半年全省生猪出栏量将达到3700万头左右,较正常年度多约27%。

 

 二是猪肉消费相对不足,市场需求不旺。一方面,受新冠疫情影响,餐饮、旅游、运输等行业受到严重冲击,人口流动受阻、聚集消费受限,猪肉消费明显减少。另一方面,居民消费结构日趋多元,猪肉替代品增多,2018年至今全省猪肉产量在肉类产量中的占比下降约3%。此外,春节前短暂的猪肉消费热潮预支后期消费需求,春节后进入猪肉消费传统淡季。

三是行业集中度较低,市场竞争激烈。大型头部猪企受益于规模、技术、资本等优势,可不断整合上下游资源以降低养殖成本,据部分头部猪企公开信息,其生猪养殖成本比中小养殖户低15%左右。当价格低位运行时,大型头部猪企通过保持较大规模出栏量,以维持较低平均成本,提高竞争能力。

二、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产能过度调整需警惕。在生猪出栏量长时间供大于求情况下,生猪价格持续低位运行,将导致生猪养殖主体盲目大幅去产能,引发后期生猪出栏量供不应求,导致价格异常波动。生猪生产主管部门应根据生猪生产周期,综合考虑人口数量、需求变化等因素,将生猪产能特别是能繁母猪存栏量保持在合理区间。

(二)养殖结构分化影响要重视。全国前10位头部猪企生猪出栏量占比从2019年的9.4%上升至2021年的17.3%,全省生猪养殖集中度上升速度与全国基本一致,大型猪企对生猪猪肉价格的话语权越来越重。同时,大型猪企大多采取“企业+农户”或由国有企业负责前期基建等模式轻资产运行,一旦猪企出现撤资、破产等问题,农户、国企利益难以保障。

(三)调控政策落实应到位。前期政府出台的扶持生猪生产一系列保供稳价措施,实际工作中未完全落实到位。生猪死亡保险、价格指数保险在实施中面临“保费高、门槛高、补贴少、承保少、赔付少”的局面,据调查,13%的养殖户表示没有享受到贷款贴息、良种补贴等奖补政策。

(四)市场监管措施待完善。随着养殖结构的不断分化和养殖模式的改变,不排除大型猪企利用其市场支配地位引导市场预期和操纵市场价格的可能。据调查,34%的养殖户表示担心后期生猪市场出现价格串通、恶意炒作、资本操纵等恶性竞争行为。宜及早谋划针对性的市场监管措施,更加重视事前监管,适应新形势新要求。

三、有关政策措施建议

(一)严格落实生猪产能调控目标任务。生猪生产行业主管部门要细化落实“抓产销大市、抓养殖大县、抓养殖大场,保能繁母猪存栏量底线、保规模猪场数量底线”任务,优化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及考核指标,分级压实产能调控责任。完善市场信息发布机制,及时有效引导养殖主体平稳有序减栏或扩产,将能繁母猪存栏量稳定在合理区间。积极研究国有企业发挥优势和履行社会责任参与“保合理产能”的机制,探索总结国有企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二)超前谋划防范养殖风险。进一步建立完善全省生猪养殖、屠宰加工重点企业清单,探索建立全省统一的生猪产业大数据平台,全面准确掌握全产业链运行情况,强化对头部猪企市场行为的动态跟踪。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和防范化解大型猪企轻资产运行存在的潜在风险。

(三)强化政策措施督导落实。加大考评督导力度,形成上下“托市”合力。进一步完善落实能繁母猪和生猪养殖等保险政策,大力推广育肥猪价格保险。强化财政支持,适度扩大能繁母猪补贴、疫病防疫补助等政策支持范围,适时启动一次性临时救助补贴措施。加强信贷支持力度,防范随意断贷抽贷,鼓励企业利用生猪期货等市场化金融工具对冲“猪周期”风险。

(四)强化监管维护市场秩序。综合运用提醒、约谈、建立负面清单、反垄断调查等方式,督促经营者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履行社会责任。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私屠滥宰、走私猪肉、囤积居奇、低价倾销、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加强涉价舆情管理,对负面舆情特别是渲染炒作涨价情况的信息和不实报道,切实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核实、及时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