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世界银行发布《2021年全球金融包容性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140多个经济体民众使用银行账户等金融服务状况进行分析。
《报告》指出,数字革命改变了民众收付款、借贷和储蓄的方式。其中,中国的账户拥有率、数字支付率、女性拥有账户比例、通过银行账户或移动支付账户储蓄的比例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中国推动发展中经济体数字支付发展
账户拥有率方面,《报告》指出,2021年在全球范围内有76%的成年人在银行等受监管的机构拥有账户。中国的成年人账户拥有率为89%,高出全球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较2011年上升了20个百分点。与此同时,2021年发展中经济体的成年人账户拥有率为71%,较2011年提高29个百分点。
数字支付方面,《报告》显示,在印度和中国,分别有超过8000万和1亿成年人在疫情开始后首次使用数字支付方式向商户付款。截至2021年末,中国有82%的成年人使用数字支付,高出全球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中国成为推动发展中经济体数字支付的重要因素,如果剔除中国,发展中经济体仅20%的成年人使用数字支付。
女性拥有账户,意味着女性对自己的资金获得了更多隐私权和自主权,有助于女性实现财务独立,提高在经济紧急情况下维持生计的能力。《报告》披露,2021年全球分别有78%的男性和74%的女性拥有账户,男女拥有账户比例从2017年相差7个百分点缩小到4个百分点。2021年末,中国女性拥有账户的比例达到87%,高于全球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
此外,根据《报告》,中国成年人通过银行账户或移动支付账户开展储蓄的比例达50%,高于全球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接近高收入经济体水平。2021年全球范围内,成年人通过银行账户或移动支付账户储蓄的约占31%,通过储蓄互助机构或委托家庭成员以外的人储蓄的约占9%,其余则通过现金、珠宝或房地产等资产的形式进行非正规储蓄。
应加快向困难群体推广移动支付
《报告》指出,目前,全球普惠金融发展尚面临一些问题及风险。
比如,目前对女性、贫困人口等金融服务仍不足,全球约有7.4亿成年女性没有账户,失业或无劳动能力人群占无银行账户成年人的大多数。缺乏资金、账户成本较高以及距离银行较远,这是导致他们无银行账户的主要原因。发展中经济体成年人获得应急资金的难度远高于高收入经济体,其中30%的成年人在紧急情况下依靠家庭和朋友筹钱,超过50%的成年人表示将在紧急情况下借入或出售资产。此外,金融经验不足用户面临高额隐性消费、过度负债等风险;移动支付账户在实际使用中存在隐私泄露、电信诈骗等问题。
为进一步提升全球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世界银行提出以下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