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讯(记者 吴旭颖)第四届智能媒体与诗礼文化研究国际论坛昨天在衡山北郊宾馆举行开幕式。来自海内外的80余位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就智能媒体与诗礼文化两个方向进行交流探讨,在坚持以古典为本位的基础上,将新技术与古文献进行交融,为诗礼文化的研究探索新的路径。
图说:论坛现场 主办方供图(下同)
开幕式上,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段勇首先致辞。他指出,随着智能媒体、数字人文的发展,诗礼文献的整理如何与新时代同频共振,诗礼文化的变迁发展如何呼应现实需求,诗礼文化的当代传承如何多向度展开,是论坛讨论的主要话题。诗礼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诗礼文化的精深研究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上海大学文学院终身教授董乃斌认为,当今智能媒体的发展是大势所趋,诗礼文化的研究要拥抱时代的变化,将智能媒体、大数据、古典文献三者紧密结合,在文史哲不分家的基础上,对诗礼文化做出更具创新性的研究。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蒋凡从诗词的古今演变、中外传播角度来探讨诗礼文化研究,他认为应探寻诗词古今演变的规律与文化意蕴,培养对于文献的自觉意识,认识诗礼文化研究的方法路径,不断开拓,创作出具有新材料、新观点、新方法、新视角的优秀研究成果。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赵敏俐提到,诗歌需要通过吟诵得以抒情叙志,今人在研究时要重视诗词吟唱与诗礼文化研究的关系问题。上海大学教育部中华古诗文吟诵和创作基地的创建,为诗礼文化的研究增加了文化厚度、历史温度,让诗歌成为了“活”的文本。
作为海外学者的代表,马来西亚大学中文系潘碧华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介绍了马来西亚的诗礼文化研究情况。马来西亚学界的旧体诗创作如火如荼,显示出对诗礼文化高度认同,但相关研究仍相对单薄。她希望,在智能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世界各国的研究者可以加强学术探讨,共同促进诗礼文化研究的繁荣。
研讨会分北郊宾馆和上海大学两个分会场。在北郊宾馆会场,诗礼文化研讨组深入探讨了《诗经》文化与文明,诗词唱和与流播研讨组对作家作品展开了宏观和微观的多重考察,清民诗词研讨组从多元视角对清代、近代的文献和文学进行了深入探讨;在上海大学会场,诗歌、词学研讨组和诗词唱和组对从先秦到清代的诗歌、词学、唱和进行回顾和思考。
图说:参与论坛的专家学者合影
论坛由上海大学诗礼文化研究院主办,上海大学文学院、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上海大学中华诗词创作研究院、上海大学教育部中华古诗文吟诵和创作基地联合承办。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