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讯网

两年过后从神坛跌落,连“薅族”都不爱临期食品了?

admin 来源:未知
导读 (IC photo / 图)15元一份的小龙坎牛腩火锅,3元一包的日本卡乐比薯片,曾几何时,在一二线城市的街头巷尾,临期食品折扣店如雨后春笋...

(IC photo / 图)

15元一份的小龙坎牛腩火锅,3元一包的日本卡乐比薯片,曾几何时,在一二线城市的街头巷尾,临期食品折扣店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电商平台上,各种临期食品店也吸引了大量粉丝,很多“薅族”经常奔走相告,相互分享折扣信息。

然而,两年时间过去,临期食品赛道很多店家败下阵来。

近日,折扣店品牌繁荣集市母公司——上海嘣嘣喵科技有限公司,在与供应商的一场合同纠纷诉讼中表示,因业务已停顿,没有现金流,准备申请破产。此外,天眼查显示,嘣嘣喵科技陷入数十起与供应商的货款纠纷。不止繁荣集市,亦有其他的临期食品折扣集合店遭遇类似困境。

临期食品是如何爆红的?为何短短两年时间过后,临期食品就风云变幻了?

一度被看好的临期食品

临期食品并不是新鲜的概念,国外已经有几家颇为知名的临期食品巨头。

比如日本的临期巨头“唐吉诃德”,美国的临期巨头“Dollar Tree”,丹麦的食品打折出售平台“Too Good to Go”,但国内临期食品的火爆,是两年多前才开始的。

临期食品指即将到达保质期却仍在保质期内的食品。国内不少省份的工商局关于临近保质期食品出台过相关规定,根据食品保质期的不同,参考行业惯例,对食品临近保质期界定不同。

一般来说,保质期在一年以上的(含一年,下同),临近保质期为45天,比如罐头、饼干、糖果等;保质期在半年以上不足一年的,临近保质期为30天,比如方便面;保质期在90天以上不足半年的,临近保质期为20天,比如真空包装的各种熟食。

保质期在30天以上不足90天的,临近保质期为10天,比如鲜鸡蛋;保质期在10天以上不足30天的,临近保质期为2天,比如酸奶、点心;保质期在10天以下的,临近保质期为1天,比如活菌乳饮料、未灭菌熟食。

可以说,食物的种类有多丰富,临期食品的种类也就有多丰富。至于临期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其实不用担心,只要是在保质期内,并保存得当(比如没有在运输过程中出现包装破损,或者长时间暴露在不适宜的温度环境中),那么临期食品就是安全的。

当临期食品开始被关注并火爆起来时,它被不少投资者看好。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休闲食品行业总产值规模超过3万亿元,即使按3%的库存沉淀计算,临期食品行业市场规模也会突破1000亿元。

疫情背景进一步凸显了临期食品的可行性。如今疫情发生地的很多店面不得不关闭,食品无法顺利出售,供应链上游大量货物积压。这些积压的货物一旦保质期过了2/3,商家就不会接收,很可能就只能销毁了。如今多了临期食品这一通道,积压的食品就得以消化。

所以,2021年迎来了临期食品新增企业注册数量的一个小高潮;而随着资本的入局,多个临期食品品牌获得融资,且金额一度高达数千万人民币。有第三方乐观地预测:临期食品市场预计将在2021年-2025年迎来加速增长,拥有广阔的未来前景。

(IC photo / 图)

“薅族”的热情

“薅族”对于临期食品的热情,也是临期食品赛道被资本看好的一大原因。

在刻板印象中,哄抢临期食品、折扣商品的,只有超市的大爷大妈,年轻人才不会为了点便宜就“冲锋陷阵”。事实证明,这种刻板印象已经过时。

这些年来,网上出现了以年轻人为主体的、蔚为壮观的“薅族”,他们热衷于全网“薅羊毛”,争取花最少的钱、赚到最多的福利。

豆瓣上有一个叫“我爱临期食品”的小组,截至目前,小组的成员已经接近9.5万人,这个小组的宣言是:“用打折的价格,吃到不打折的美味。临期食品可以买!临期食品不丢人!”小组里的成员分享各种折扣的临期食品福利,比如1元1瓶的全脂牛奶、每条0.95元的北海道风味肠、14块钱20条的无糖口香糖、2块钱750ml的茉莉蜜茶……

开在大城市繁荣商圈之中的临期食品特卖店,生意一度也很红火,逛店、排队埋单的主要也是年轻人。从这些特卖店的选址也可以看出,它们瞄准的目标用户就是都市白领。

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2021年临期食品消费者一二线城市的占比达到65.2%,22-40岁的青年群体占比高达74.6%,中等收入人群占比达到61.8%。

可见,爱上临期食品的“薅族”并不见得是没钱,也不是贬义词的“贪小便宜”,他们更多的是追求性价比——临期食品的安全性没有问题,如果能够以30%的折扣甚至更低的价格买到,那么何乐而不为?

因此,对于“薅族”来说,省钱是一方面,但花更少钱买到一样的服务所带来的快乐,也是他们购买临期食品的一大动力。

何况,在厉行节约的背景下,购买临期食品是以理性消费去抵抗消费主义,是一种更为环保、更加可循环的生活方式。

(IC photo / 图)

为何遭遇“逆风”

然而,短短两年时间过去,临期食品的关注度大减,倒闭的店铺和品牌却在增加,临期食品遭遇了怎样的“逆风”?

一方面,临期食品自身存在的一大发展困境是,它的货源并不稳定。

虽然在理念设想中,这是一个1000亿的市场,可该如何把临期食品收集起来、谁来收集、收集之后储存在哪里、该如何确保供应链条的顺畅,这些都是悬而未决的难题。

没有哪一个生产方是专门生产临期食品的,某个商品可能这一阶段过剩,下一个阶段并没有过剩,这意味着临期食品特卖店的货柜上,不可能有某个稳定的品牌。

很多临期商品店家的商品,都是“拼凑”而来的,或者是一些原本就销量不佳的杂牌产品,尤其是这两年时间里,入局的资本太多,临期的品牌产品遭到哄抢,货源更是被稀释了。

很多“薅族”希望的是,能够以很低的价格买到品牌商品,久而久之他们却发现:他们越来越难在特卖店里买到品牌商品,能够选择的更多的是一些杂牌,质量和口感都没有办法保证。

另一方面,临期商品本身都有保质期,临期就意味着它们即将过期了,一旦上架或物流的速度慢一点,那么等临期食品上架,或者到了消费者手中,就成了过期食品。

所以,临期食品对物流成本和时间的要求非常高,临期食品的仓库必须在交通四通八达的枢纽城市或港口城市,库存成本大增。临期食品的折扣很低,本来利润空间就不大,再加上仓储成本、物流成本、店租成本等,利润空间就更小了。

这样的情形下,消费者无法对临期食品建立起稳定的、可持续的购买意愿和热情,很多人都是冲动消费,偶尔看到有特卖店就随便去逛一逛,消费者的购买频率很低。

久而久之,临时食品特卖店就变成了昔日的“两元店”“十元店”,新鲜劲一过,为了确保消费质量,消费者还是愿意购买非临期食品,至少省心。

总而言之,临期食品赛道出现了淘汰潮,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优胜劣汰后,形成几家实力更为雄厚的临期食品平台,打造更为稳固、安全、可信赖的供应渠道,提升消费频次,真正丰富消费者的选择。

唯有如此,临期食品赛道才会有未来。

斯沅

标签:美好,一直在身边伴随成长的中国味品牌传染病日本薯片饼干堂吉诃德牛奶上海鸡蛋糕点酸奶万物尝鲜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