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讯网

焦点访谈丨新思想指引科技强国之路——中国底气

admin2 来源:未知
导读原标题:焦点访谈丨新思想指引科技强国之路——中国底气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底气从何而来?关键之一,就是科技创新。...

原标题:焦点访谈丨新思想指引科技强国之路——中国底气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底气从何而来?关键之一,就是科技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排名连续十年稳步提升,位列第11名,比2012年提高了23名。

这是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入驻空间站三个月来的第二次太空漫步。过去的一年,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成功发射,中国空间站如期完成“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2022年11月30日,神舟十五号和神舟十四号两个航天员乘组首次在空间站进行在轨轮换,6名航天员首次在中国的“太空家园”留下太空合影。中国空间站开启了长期有人驻留模式的新阶段。中国空间站的全面建成正是中国科技自主创新、自立自强的生动写照。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 杨宏:中国航天受国外封锁六十多年,所以我国要发展载人航天,建造国家太空实验室,开展大规模的科学实验,只能依靠我们国家自己的科技力量,独立自主来进行建造,我们的关键核心技术都是拥有完全知识产权,我们每一台产品全部是国产化,我们的核心元器件百分之百国产化。

过去的十年是中国科技实力不断增强的十年。据初步测算,2022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达到3.09万亿元,是2012年的3倍,稳居世界第二大研发投入国。研发投入强度从2012年的1.91%提升至2022年的2.55%,超过法国、荷兰等创新型国家,接近经合组织国家平均水平。我国研发人员总量和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居均全球首位,“高被引论文数”居世界前列,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我国迈进创新型国家行列,正在加快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 潘教峰:中国科技之所以取得历史性的成就,快速发展,对世界创新版图的一个深刻改变,背后是总书记深刻地认识和把握了科技创新发展的规律,在把握规律、把握大势的基础之上又把它转化成了一系列战略部署。

中国科技实力的快速增强来自十多年前的战略选择。当时中国经济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增长,依靠要素驱动、依靠资源和环境消耗的发展方式的弊端越来越明显,急需转换发展方式。同时,从外部环境看,世界科技竞争的形势逼人,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衡量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董煜: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竞争的版图,谁能够占领科技制高点,谁就能够赢得下一步发展的主动权,当时党中央正是看到了这个重要性,所以及时地做出了把发展转换到以创新为动力的轨道上来的重大决策。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从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提到新发展理念首要位置,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实现高质量发展,再到把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日益凸显。如何谋划科技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目标,从顶层设计出发,提出了“四个面向”的战略方向。那就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 潘教峰:这“四个面向”所提出的都关乎国家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四个关键的方面,所以也就成为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这就解决一个方向问题,聚焦重点,真正在抢占未来制高点上,可以更加集中力量来进行攻关。

位于上海的中国商飞总装制造中心,车间里的工人们正在最新一架C919飞机前忙碌着。在过去的2022年,国产大飞机C919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获颁型号合格证,交付全球首家用户,开启验证飞行,踏上了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的新征程。研制国产大飞机,正是党中央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作出的重大决策。

大飞机研制成功带动了我国6000多项民用飞机技术的集群式突破,这背后是有全国20多个省市1000多家企事业单位、30多万科技工作者协同参与研制,这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一起发力的结果。如何在“四个面向”的战略方向上取得突破?总书记指出,要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科技领军企业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董煜:要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很重要是要有关键的力量做支撑,特别是当面对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的时候,需要一支能够去打大仗、打硬仗、打胜仗的战略科技力量作为支撑,所以总书记明确提出了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要求。

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科技领军企业在创新链条中具有“出题人”“答题人”和“阅卷人”作用。总书记一直强调要突出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 潘教峰:把科技领军企业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构成,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创新。把企业作为创新的组织者,创新成果的转化者,这个作用就进一步凸显出来了,通过它来解决过去长期科技经济之间脱节的问题。

位于武汉光谷的华工科技激光装备生产车间,科研人员正在生产的是他们最新开发的国内首台双激光器弱化设备。激光器弱化设备用于汽车仪表板的精密加工,是保证安全气囊正常工作的关键设备,被称为驾乘人员安全背后的“隐形守护者”。以前这项关键核心技术只有海外一家企业掌握。

华工科技是湖北省重点培育的科技领军企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任务是什么?总书记指出就是要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过去的5年,华工科技引进高精尖人才,投入5000多万,经过联合攻关,终于成功掌握了这项“卡脖子”技术。

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不断提升发展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安全性。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总书记还强调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独特作用,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健全新型举国体制。

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 侯建国:新型举国体制的显著优势是能够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能更加高效地配置创新资源、更加有力地强化协同攻关,迅速形成竞争优势、赢得战略主动。

在总书记的指引下,过去十年,从石油天然气、基础原材料到先进制造,从5G、人工智能到工业软件、工业互联网,从医疗器械、仪器设备到新药疫苗研制,一批重要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快突破。科技强则产业强、经济强。有了自主核心技术支撑,中国高铁、第三代核电、载人航天、北斗导航、新能源汽车等产业进入了全球领先行列。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2012年的4.9万家增长到2022年的40万家,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强大活力。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董煜:总书记格外强调创新在企业中的作用。在全球化时代,我们要去构建新发展格局靠什么?要靠高质量发展,而高质量发展需要一大批高质量的企业占据产业链中高端,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多少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

在科技创新全链条上,一头是企业,一头是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在贵州平塘被称作“中国天眼”的望远镜,是目前世界上口径最大、灵敏度最高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上个月,这里传出好消息,“中国天眼”发现的脉冲星已超740颗,成为自其运行以来世界上发现脉冲星效率最高的设备。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所有技术问题的总开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视察科研院所和大学,非常关心基础研究。在今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总书记强调,基础研究地基打得牢,科技事业大厦才能建得高。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董煜:很多颠覆性创新来自原始创新积累,通过在基础研究上不断突破,有可能在一些新领域、新的赛道上打造新的动能和新的优势,才有可能使中国在科技领域占领越来越多的制高点。

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都离不开高水平的创新人才支撑。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总书记强调要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新征程上,如何进一步谋划科技创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实践表明,只有以科技实力的持续提升为奋斗基点,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奋斗目标,我们才能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支撑和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进程。

编辑丨瞿贵祥 倪晶依

摄像丨张玉虎 李炜 刘东立

剪辑丨邢永跃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