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如果说一半人在济南看超然楼、在淄博吃烧烤,那么另一半,大约是在泰安爬泰山。
春天来了,泰山火了!有多火?3月7日,刚星期二,泰山景区便对外公告,截至当日16时,当周星期五、星期六夜间的“0元门票”预约量便已满额。而这样的公告,最近泰山景区不止发了一次。数据显示,截至3月10日,泰山今年已经接待进山游客139万人。“人这一生总要去一次泰山”成为网络流行梗。
3月13日,《人民日报》在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第4次整版力荐“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而这一次是泰山日出的壮美风光。
为什么“人这一生总要去一次泰山”?当我们登泰山时,到底登的是什么?
泰山,不只是一座山,当我们登泰山时,登的是一种情结。国人的泰山情结古已有之。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影响太远大,以至于后世名人文士纷纷为其打Call。曹植宣称“我本泰山人”“俯观五岳间,人生忽如寄”,把泰山看作精神寄托与生命归宿。李白狂吟“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体现了纵横天地的放逸精神。杜甫高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给人以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鼓舞。苏轼、苏辙兄弟以未登泰山为憾:“恨君不上东封顶,夜看金轮出九幽。”自称“诗人爱山爱彻骨”的元好问,登泰山时“山灵见光怪,似喜诗人来”,与泰山有着高度的心灵投契……
到了现代,曾写下《挑山工》的作家冯骥才说:“在人生的几十年里,我登过各地各处乃至各国的大山小山名山不止数百座,许多山之美之奇之独特令我惊叹、迷醉、印象殊深;然而它们都与泰山不同,泰山是与我纠结着的一座山。它绝不只是风光卓然地竖立我的面前,而好像原本就在我的世界里。为什么?是因为它那种我天性崇尚的阳刚精神?它那种最具中华文化气质的五岳独尊的形象?不知道,反正我有那么多诗歌、散文、绘画,以及文化事件乃至人生故事都与泰山密切关联一起。”
当然,泰山最高的光环还在于,它是历朝历代皇帝封禅之地,是国人心目中的“国山”。
这么一座王侯将相、风雅人士心中的“白月光山”,总得去登一登吧!
泰山,不只是一座山,当我们登泰山时,登的是一种精神。哲学家任继愈说:“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泰山则是精神家园!”泰山,是“会凌绝顶”的攀登意志,是“重如泰山”的价值取向,是“不让土壤”的博大胸怀,是“捧日擎天”的光明追求,是“国泰民安”的美好寄托,更是担当精神、挑夫精神、和谐精神的具象表达。
3月初,一位男子帮泰山挑山工挑水的视频刷爆网络。原来,这位男子是一名运动员,在爬泰山途中看到挑山工大叔疲惫不堪,便主动帮忙挑水,“但走了几十米就挑不动了,这个担子大概有120斤”。身体健硕的运动员尚且如此,挑山工却要每天往返三次,每斤只有5毛钱。在为男子点赞的同时,网友纷纷向“挑山工”致敬。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做人,需要这样的精神;干事儿,也需要这样的精神。
所以,这么一座充满精神富矿的山,总得要去登一登吧!
泰山,不只是一座山,当我们登泰山时,登的是一种体验。尽管历来是“山中顶流”,但这个春天,泰山尤其“网红”。#泰山会制服每一个嘴硬的人##全国最安静的火车站##网友镜头下的泰山:身临其境体会“一览众山小”##青春没有售价,泰山就在脚下#……一边是“爆梗”接连出圈,另一边是“泰山娟姐”“泰山强哥”等网红大V的各种安利和攻略,同时在大众点评、去哪儿网、马蜂窝等平台,还有“自来水”的高口碑推介,看过的网友很难不被“种草”。
过去几年,泰山不断修炼“内功”,不仅培育了一批“网红主播”,还先后推出“五岳独尊”“风月无边”“如意”“虎字石刻”等多款数字藏品,千年古岳开始变得青春洋溢、潮流创新。
但看了那么多场直播,买了那么多“数藏”,都不如自己去爬一爬来得惊艳。更何况,3月31日之前,泰山首道门票还免费。
所以,这么一座好玩又潮流的山,总得要去登一登吧!
泰山,不只是一座山,当我们登泰山时,登的还是“好客山东”。2月26日,一名来自安徽的女生夜爬泰山后,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发布了500字感言——“这次泰安之旅,我只记得,面馆的阿姨说,你一个人来爬泰山呀,你在这边很好打车,直接打车去红门就可以了;只记得,滴滴司机说,我把车停这,你去买手电、登山杖还有祈福牌,在这买便宜;只记得在楼梯上休息的时候,一位阿姨说,小美女休息呢,继续加油,快到了……”“小作文”一发出,立马引发共鸣,网友纷纷在评论区点赞泰山人、山东人的好。
除了热情,被点赞的还有厚道。“这次登泰山确实惊艳了我!拐杖山下是3块,山上也是3块,瓶装水沿途基本都是2块,山顶3块。”年初,武汉游客周先生爬泰山被物价惊艳的视频同样登上热搜榜。
所以,这么一座又暖又实在的山,总得去登一登吧!
好客见真情,好品凭厚道。从泰山到超然楼到胶州湾跨海大桥再到黄河入海口,无论任何时代,总是内容为王,相信“好”字叠加之下的山东,会有更多“爆款”涌现,会被更多人“种草”,而“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也必将成为新时代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另一座“泰山”。
新黄河记者:石晓丹
编辑:赵珊珊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