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讯网

通信行程卡今日下线:三码退出使用后数据应尽快全部销毁丨快评

admin 来源:未知
导读12月12日零时,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公告: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有关要求,从13日零时起,正式下线“通信行程卡”服务,短信、网...

12月12日零时,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公告: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有关要求,从13日零时起,正式下线“通信行程卡”服务,短信、网页、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App等查询渠道同步下线。

通信行程卡是通过分析手机所连接的基站信号,确定手机使用者一段时间内所在的城市。通信行程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主要是显示机主是否去过有疫情暴发的城市,以筛选出到过较高疫情风险的相关人员,予以相应的管控措施。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通信行程卡已经起不到原先的作用。一方面,随着高风险区划定范围进一步细化,手机信号分析已经无法分辨机主是否到过高风险区;另一方面,过去只能显示到过某个城市而不能细化到区的通信行程卡,很长一段时间已经成为一些地方随意加码防疫措施的依据之一。

防疫新十条规定,除养老院、医疗机构、托幼机构、中小学等特殊场所外,不要求提供核酸阴性证明,不查验健康码,跨地区流动人员不再查验核酸阴性证明和健康码。不过一些地方仍然我行我素对来自他们自行认定的“疫情重点地区”的人员实施强制隔离。这既违反了中央防控政策规定,也妨碍了人员的自由流动。通信行程卡服务下线后,地方将难以确定一些跨地区人员的来源,也就无法再对他们进行区别对待。

行程卡和健康码、场所码“三码”,已经成为防疫标志之一。如今,行程卡已经取消,很多城市不再要求扫场所码,健康码的使用范围也大大缩小,使命也即将结束。三码背后所存储的海量数据如何在充分监督之下进行销毁,应该尽快提上议事日程。

比如健康码是疫情防控的重要措施之一,疫情三年,几乎每个中国人都有至少一个健康码甚至几个健康码(很多地方都使用自己的健康码系统)。一个小小的二维码背后,是庞大的个人信息数据。每个人的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码甚至人脸、指纹等信息,每一次核酸检测的结果、每一次查询行程卡获得的位置信息、每一次出行扫场所码所记录的场所信息,大数据分析所获得的行踪轨迹,都被储存在了健康码系统里。

而这些信息,基本都属于个人信息保护法中规定的敏感信息,应该受到严格的保护。早在2021年1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健康码管理与服务暂行办法》就明确要求,要加强健康码数据安全管理,坚决避免数据泄露。暂行办法还要求,健康码系统收集个人信息应该坚持最小够用原则。

但一些地方的健康码系统在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上做得并不完善,甚至存在漏洞。上海市的随申码系统曾出现过照片与本人不符的现象,甚至在纠正之后,因为系统扩容又再次出现。甚至曾出现4850万随申码个人信息被泄露。

很多省份的健康码等防疫系统是外包给第三方技术公司开发和维护的,甚至不同环节外包给不同的公司,这些公司的技术能力参差不齐,存在安全隐患。比如,一些省份使用的核酸采集二维码系统竟然没有加密,任何一个能解析二维码的软件都可以解析出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码等信息。一些对技术不太了解的民众,可能会通过社交媒体传送核酸采样码,造成个人信息泄露。还有一些地方把健康码与金融账号、公交账号等系统融合,也不符合收集个人信息的最小够用原则。

健康码完成历史使命后,其所储存的个人信息如何处理?根据上述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的文件,健康码相关信息在疫情结束后按规定销毁或妥善处置,各地已经整合下线的健康码,要做好数据销毁并向社会公告。如今,疫情防控政策已经出现了重大优化,健康码系统的数据处置应该提上议事日程了。

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当个人信息的处理目的已实现,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主动删除个人信息。当健康码在疫情防控中的使命结束,健康码系统中存储的数据也应该彻底删除,从所有第三方外包公司、政府大数据中心等的存储空间、介质中删除,确保其不可能再恢复。不止是电子数据,不少地方还收集了大量的纸质数据,这些纸上的数据,也应该及时销毁。

一些地方也曾出台规定,对于接入健康码系统的第三方接入单位在退出健康码系统时,需销毁系统所储存的用户个人信息、疫苗接种信息、行程信息、核酸检测信息历史记录等一切相关信息。但还有很多地方并没有出台相应的规范。有必要由中央出台统一的政策,要求各地尽快梳理健康码信息所存储的系统,做好销毁的准备。一旦中央决定健康码系统彻底停用,就立即销毁。

辛省志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