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讯网

民族歌剧《山海情》: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新探索

admin 来源:未知
导读 央广网北京11月18日消息 日前,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的大力支持下,由国家大剧院与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中共宁...

央广网北京11月18日消息 日前,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的大力支持下,由国家大剧院与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联合出品的原创民族歌剧《山海情》在国家大剧院完成了首轮演出。

相比电视剧,歌剧《山海情》有哪些变与不变?新时代的民族歌剧应该如何彰显民族性、人民性、时代性?近日,总台中国之声《朝花夕拾》节目专访了歌剧《山海情》主演 王宏伟、作曲 孟卫东,畅谈歌剧《山海情》创作背后的故事。

原创民族歌剧《山海情》海报(图源:国家大剧院)

孟卫东:“我希望观众能哼着调回家”

歌剧《山海情》一开场,就是国家大剧院合唱团的唱段《苦脊甲天下》,形象地展现了西海固地区“十年九干旱,路远沟连连”的地理环境,刻画出生活悲苦、出路难寻的百姓群像。孟卫东对记者表示,这个唱段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原创民族歌剧《山海情》作曲 孟卫东(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歌剧中的合唱特别重要,不是说歌剧必须有合唱,但是在有大量群众角色的时候,一定要有合唱,所以《山海情》里面的合唱我也是下功夫写的,比如全剧的第一段唱就是村民的大合唱,叫做《苦瘠甲天下》。这一段我是把它当做一个合唱作品来写,我希望这个戏不演的时候,这个作品也可以在音乐会上演唱,独立成章。”孟卫东说。

从水花的唱段里,似乎能听到孟卫东对这个角色的偏爱。他把最美的旋律写给了水花,其中,《花儿三唱》是水花最具代表性的唱段,朗朗上口的旋律在歌剧中多次出现,这样的安排对推动剧情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呢?

孟卫东说,之所以反复咏唱,是希望歌剧《山海情》能够留下一首被广泛传唱的歌,“如果想达到让观众出了剧场能哼着调走回家,一是歌要写得好,再一个要唱两遍,乃至于更多遍,让观众能够留下印象。”最初的《花儿三唱》,的确是“三唱”,后来考虑到歌词不宜过于反复冗杂,所以删减成“两唱”,但这首歌在整场歌剧中唱了三遍,所以某种意义上,也依然可以称为“花儿三唱”。

原创民族歌剧《山海情》剧照(图源:国家大剧院)

和电视剧一样,歌剧《山海情》中也有两批来自不同地域、不同背景的角色,他们分别是宁夏闽宁镇的村民和从福建来的“援宁”干部。为了更好地贴合人物形象和地域特色,这两批角色的唱段是否有特殊的设计呢?

对此,孟卫东表示,“显然是这样的,这是两类完全不同的角色。闽宁镇的以‘得福’为代表的村民,他们的音乐显然要更民族化,因为这个故事发生在宁夏西海固地区,这个地方最典型的音乐就是花儿。花儿是流行于宁夏、甘肃、青海这一带最普遍的一种民歌样式。歌剧《山海情》里面村民的音乐形象,用花儿作为主要的音乐素材,是顺理成章的,甚至是别无选择的。同样福建来‘援宁’的干部、知识分子,他们的身份显然不同,所以他们的音乐形象应该说是比较知识分子化的。”

在孟卫东看来,民歌的形成跟语言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演员们在演唱有些唱段时,尽管是用普通话演唱,但依然会不自觉在某些咬字、吐字上流露出方言的调调来。“有时候用方言来演唱比较有特色的民歌,跟用普通话来唱是有很大不同的。”这就是方言对文化的影响,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王宏伟:“《山海情》的伟大,在于凸显了小人物”

在王宏伟看来,歌剧和电视剧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塑造“得福”这个角色时,王宏伟讲述,自己虽然参考和学习了电视剧《山海情》,但是“歌剧有歌剧的表现形式和规律,完全按照电视剧去演也不行,因为电视剧追求的是自然和真实,把真实和自然放大,但是在演歌剧的时候,观众离你是很远的,观众不一定能够捕捉得到。”但尽管如此,王宏伟依然认为这种参考是“十分必要的,对人物的刻画有很重要的意义。”

王宏伟在排练现场(图源:国家大剧院)

“歌剧并不只是关注某个演员的唱,原生态的唱法、交响乐的宏大气势、场景的转换,以及灯光、背景、舞美的变化,这些都会让观众对人物、对角色有更充分的认识和了解。”作为一个有着丰富舞台经验的国家一级演员,王宏伟多年来出演了各种类型的舞台作品,包括青海的花儿剧、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交响豫剧、陕北秧歌剧等。在他看来,“戏是这样的,台上多琢磨一分钟,出来的人物感觉就不一样,就多一分自信、多一分饱满,不会太多去顾及台词、音准、节奏,当然这是建立在你非常熟悉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唱腔的基础上,才能做到游刃有余。这需要演员把功课做足,上台之后就应该忘掉自己是谁,你就是马得福。”

怎么看待“得福”这个角色?王宏伟说,“从马得福的身上,你能感觉到,这么一个小人物,他的伟大、不平凡。他虽然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农村青年,但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这样的基层干部,才成就了中国14亿人的温饱大业,走上了扶贫奔小康的大业,这样一段历史是需要大书特书的。所以我觉得这个剧最大的了不起,就是凸显了这些小人物。”

民族歌剧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民族化、中国化”

对孟卫东来说,民族歌剧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民族化”,或者说“中国化”。因此,歌剧《山海情》的创作也重新回到了中国民族歌剧的传统样式,即“话剧+唱段”的形式。“事实上它是从哪来的?是从中国的戏曲来的,中国的戏曲无论是京剧、评剧或者地方戏,几乎都是唱一段说一段,这种样式已经存在几百年了。所以很可能,中国的观众到剧院里来看歌剧,他们更习惯于这样的样式。”

原创民族歌剧《山海情》剧照(图源:国家大剧院)

王宏伟也认为,这几年中国的民族歌剧进入了高峰期,但是怎么能够留下精品,依然是一个难题。“精品,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需要这样的工匠精神,去完成对艺术的创作,我觉得歌剧《山海情》具备了这样的因素。”

“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表达。”那么今天这个时代,我们要表达什么呢?王宏伟说,“我们不单单是表达历史,更要表达当代人的精神追求。所谓的艺术家,就是要站在时代的巅峰,去讴歌时代,去用艺术表达时代。”

在采访的最后,王宏伟表达了自己的希望——“我特别希望未来我们在艺术的表达上,真的是要为这个时代或者是为我们的人民去讴歌,这个东西不能是一种空话,它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我们不来做这样的事,没有人替我们做。”

监制:郭静 白中华

记者/编辑:陈铭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