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讯网

文艺评论|王晓阳:唤醒人性深处的善-观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有感

admin 来源:未知
导读 文/王晓阳严格说来,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法语《Les Choristes》)并不是一部新电影,因为2004年就在中国上映。遗憾的是,当年上演...

文/王晓阳

严格说来,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法语《Les Choristes》)并不是一部新电影,因为2004年就在中国上映。遗憾的是,当年上演的时候被我错过。还好,最近该片的4K修复版又在中国重新上演,我就再也没有错过。据看过当年版本的影迷比较,这个修复版的效果更好,画面更清晰,音质更纯。于我而言,这不得不说是遗憾中的幸运。

该片由克里斯托夫·巴拉蒂执导,杰拉尔·朱诺、尚-巴堤·莫里耶、弗朗西斯·贝尔兰德等人主演,已故法国纪录片大师雅克·贝汉监制。该片曾斩获法国电影最高荣誉——凯撒奖,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直至今日依然声名显赫、享誉世界。

影片讲述的故事是,怀才不遇的音乐老师克莱门特·马修来到郊外的一所寄宿学校做学监,但他面对的不是普通学生,而是一群被大人放弃的野男孩,他们顽劣捣蛋,偷窃打架,有各种各样的问题。然而,马修唤醒了孩子们内心深处的善良和上进心,改变了孩子们的命运。

这所寄宿学校外号叫“池塘之底”,既表明这群孩子处于社会的底层,又寓意他们的品性陷入深潭,很容易让人想起19世纪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笔下的主人公简·爱小时候就读的寄宿学校——洛伍德。校长拉齐自私自利,为人冷酷,只顾自己的前途和讨好出资人,对学生和老师残暴高压,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动不动就罚学生劳动或关禁闭,甚至动手殴打学生。

马修一开始也被这些孩子们来了个下马威,他们当着他的面叫他“秃子”,丑化他的形象,偷他的公文包,根本不听他上课,并多次让他出丑。但马修没有失去信心,他为孩子们的错误在校长和老师面前打圆场,他尝试用各种方法改善这种状况。当他发现调皮学生皮埃尔·莫安琦拥有非同一般的音乐天赋后,决定用音乐的方法来打开学生们封闭的心灵,他开始创作音乐作品,组织合唱团,让孩子们唱起来。

在一次又一次的歌唱中,孩子们体验到音乐的力量,感受到被人关怀的爱,他们的脸上渐渐露出了真诚的笑容,内心深处的善良被马修用歌声重新唤醒,上进心被激发出来,他们开始知道自己有错,开始对自己的行为内疚,开始爱家人、爱老师。当马修被校长逼迫离开学校的时候,孩子们的爱集中爆发出来,他们把自己做的纸飞机从窗子飘下,挥起一双双稚嫩的手向马修告别。马修捡起那些纸飞机,读着孩子们写在上面的感人话语,既感激又喜悦。

马修的教育成功了,他在这群孩子心里撒下了爱的种子。皮埃尔,为人喜欢恶作剧,但本性善良,尤其是歌声嘹亮,音色俱佳,长大后成为首屈一指的大音乐家。派皮诺,一位很可爱的小孩子,不会唱歌但是依然很受到马修的喜爱,尽管父母双亡,但他依然相信星期六父亲会来接他,最后感动了马修老师并跟随他离开。

《放牛班的春天》道出了人性和教育的真谛。人性有善有恶,环境好、有人关爱,善心就会迸发,恶行就会被压制;环境差、被人抛弃,善心就会隐退,恶行就会占上风。没有人生来就是坏人,不要轻易给孩子贴标签,判定他们的一生。面对角落里被遗忘的灵魂,人们要多点温柔、善意、宽容和理解,每一个孩子都值得被爱、被期待,就像影片台词所说:“每个孩子都来自纯净无邪的地方,永远都应该是被人间万分疼惜的珍宝。”

除了深刻的主题,必须还要说说《放牛班的春天》的音乐,事实上,它也是一部音乐电影片。用音乐叙述故事,是西方电影的一个传统,并出现了许多名片。在此之前,我印象深刻的音乐电影是1956年上演、由罗伯特·怀斯执导的美国电影《音乐之声》,现在又看到了《放牛班的春天》。

打动观众的除了故事,还有电影的主题曲《遥望你的路途》以及几首插曲《海上的清风》《黑夜》等。《遥望你的路途》的歌词也很美,充满爱意:“看看你经过的路上,孩子们迷了路,向他们伸出手,拉他们一把,步向往后的日子……”

本片导演克里斯托夫·巴拉蒂在涉足影界之前,曾担任10年以上的音乐制作人,这使他在本片中对音乐的把握炉火纯青。他擅长运用音乐来叙事,把故事讲得灵动有趣。应该说,本片能成为当年法国年度票房冠军,其中动人悠扬的配乐功不可没。

整个电影画面随时间推移由冬经春抵达初夏,音乐基调也由沉郁凄清慢慢转为活泼明快,呈现出层次感极强的视听美感。孩子们的歌声贯穿全片,直到落幕,仍然在影院和观众耳中久久回响。一股股温暖袭绕观众心间,观看途中,不断有人为此泪湿衣衫。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