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1月以来,由于需求疲软、非洲猪瘟疫情后续影响、全球新冠疫情反复、市场预期转弱等多种因素叠加,四川省生猪价格持续波动下跌。截至2月24日,全省平均猪粮比4.65:1,低于5:1安全线,达到过度下跌一级预警区间。
一、价格运行情况
(一)近一年价格运行情况
2021年全省生猪价格总体呈下行态势,年平均水平为18.05元/500克,较2020年底下降40.67%。从走势看,1月开始生猪价格持续波动下跌,至国庆节后第一周达到全年的最低水平。生猪价格下降传导至市场终端,猪肉价格低于近年平均水平。低价格刺激居民提前制作腌腊制品,生猪及猪肉价格均出现短暂回升。12月需求趋缓,价格再次出现下降。
(二)近期价格运行情况
春节期间受需求拉动,生猪均价略有上涨,2月6日全省均价7.85元/500克,较节前(1月27日,下同)上涨0.26%。春节假期结束后,价格快速回落,2月17日均价7.37元/500克,较节前下降0.46元/500克,降幅5.84%,较节日期间(2月3日)下降0.48元/500克,降幅6.11%。
数据来源:四川省价格监测局
二、原因分析
从生产端看,生猪饲养成本不断上升,生猪养殖行业整体收益锐减,不少养殖户出现亏损,饲养意愿受挫;叠加降价预期,加快了育肥猪和压栏大猪的出栏,助推猪肉价格持续下降,反过来一定程度上造成养殖户的恐慌心理,形成相互作用的不良影响。
从供给端看,此前生猪养殖集团普遍扩大规模、扩张产能,加之相关政策支持,2021年四川省生猪存栏量4255.1万头,较上年增长9.8%;生猪出栏量6341.80万头,较上年增长12.59%。产能持续释放增加市场供应量,生猪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不断下降。
从需求端看,消费需求多元释放,猪肉需求渐次走弱,此前价格高企推动猪肉需求加快向鸡鸭鱼等转移,且猪肉价格回落后弹性不明显。传统消费淡季对需求减少,加剧生猪价格快速回落。
三、走势预测
从短期看,养殖户对后期市场的看空以及价格下降传导的恐慌心理,将会推动加快生猪出栏,市场供应充足叠加消费疲软,预计猪肉价格仍是波动下行的趋势。从长期看,一是前期大量出栏,如未及时补栏会导致存栏量不断减少。二是价格持续走低,养殖户可能会因为控制养殖成本而淘汰能繁母猪。三是养殖户进行新一轮补栏,仔猪价格会随着需求增加而上涨。因此,不排除后期供应减少逐渐形成供应偏紧的可能,而2022年全省生猪出栏实现不低于6000万头的目标,将有助于保供稳价。
从历年生猪价格走势来看,供给波动是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应当特别关注生猪市场中各项供给情况。当前市场价格持续走低,直接影响生猪生产利润。据省成本调查监审局调查数据显示,2022年1月生猪生产净利润12.27元/头,环比下降95.94%,同比下降99.27%。部分养殖户很可能因销售收入的减少带来的利润削减而控制养殖成本,从而大量淘汰能繁母猪,导致产能过快下降,引发供给波动。应相应关注仔猪及能繁母猪存栏量的变化,做好产业中长期规划和整体布局。
四、相关安排和建议
(一)强化监测预警和舆论引导,形成合理市场预期
加强价格运行监测,运用大数据和信息化手段,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在特殊时期要提高监测频次。加强对生猪生产及交易数量的监测,实时动态掌握生猪、仔猪及能繁母猪存栏、出栏量。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公布重要数据,引导养殖户平稳有序减栏或扩产,避免恐慌性集中出栏或非理性过度补栏,防止生产供应和价格大起大落。
(二)用好政府调控手段,严格执行政府储备肉制度
按《四川省生猪猪肉市场价格调控预案》(川发改价格〔2021〕330号)规定,加强政府猪肉常规储备,保持必要调节能力。目前全省平均猪粮比小于5:1,已达到过度下跌情形一级预警区间,及时启动临时储备收储等响应措施。
(三)做好生猪发展规划,以稳定供给促进猪价稳定
合理布局生猪产能,用好数据资源,结合多年生猪调控的利弊得失,合理规划,科学布局。提升仔猪的产业质量,配套制定能繁母猪补助和盘活等相关政策,从源头上保障猪肉供给的稳定。落实稳定生猪生产发展的政策措施,通过增加预算内投资、保障生猪产业用地需求、强化信贷和保险政策落实等方式,推进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增强市场抗风险能力,促进生猪、猪肉市场供求基本均衡,夯实保供稳价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