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讯网

让人心脏漏拍的西藏美景

阎同光 来源:国内景区大全

走进西藏,好像到场了一场视觉盛宴。梦幻的地貌,出乎意料的饱和色彩总让人一眼看已往,心脏就会漏拍几下。

 

 

 

 

从巴松错到纳木错

——by TIM生命过客

行走西藏,从巴松错,羊卓雍错,到纳木错,一个又一个漂亮的错。

在纳木错的湖边,晶莹剔透的湖水,反照着湛蓝的蓝天白云,佳一场视觉的盛宴,醉美的享受!如果旅行路上都是这样的错,我愿意,一错再错。

曾几何时,驴行西藏高原天路的人们,都将“身体在地狱,眼睛在天堂”这句话深深的烙印在了脑海里。天堂般的纳木措之美,看一眼,都能被震撼眩晕,迷醉就地!

生活在这般”天堂“里的藏民,和他的白牦牛,英气的站在我们眼前的风物里。他的背后,绵延逶迤的念青唐古拉山脉,云雾缭绕,山顶白雪皑皑。

 

 

梦乡一般的阿里扎达土林

——by 旅行条记

从普兰北上,顺着狮泉河沿日阿公路往南行255公里,便进入了象泉河谷,抵达阿里境内的扎达县。到了扎达,就意味着终于到达了阿里的要地。扎达县城不大,但扎达的土林却世界闻名。汽车穿行其间,就像是在绕着众多巨人的脚掌打圈,使人忍不住疑惑自己是否误入了某个神秘的大峡谷。

扎达土林从西北到东南,绵延175公里,宽45公里,海拔大要在4500米上下,与北方的黄土高原十分相似。它位于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之间,沿象泉河谷一字排开,遍布整个扎达县内。这些崎岖错落的“土林”千姿百态,远远望去,在高而平的山脊之下,严整的山体宛若一排排鳞次栉比的古城堡。而这其中,又尤以位于毛刺沟的土林最为壮观,它的面积达数百平方千米,局面十离开阔。

关于扎达土林的形成,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相传,良久良久以前,扎达这块地方是一片汪洋大海,海底由龙王“鲁杰博”统治。在那里有许多高峻的宫殿修建、富贵的街道和数不清的乡村。也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经由强烈的阳光照射和风的吹动,海水逐步退去,“鲁杰博”统治的这块地方徐徐露出地面,那些曾经是海中的漂亮的宫殿修建、乡村街道、高山悬崖、树木花卉全部一览无余地展现在人间……

这虽然是个传说,但确实也暗合了一定的科学依据。扎达土林,其地貌在地质学上称为“河湖相”,经由地质专家的考证,一百多万年前,这里的简直确是个周遭500多公里的大湖,厥后由于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湖盆升高,水位线递减,湖底的沉积地层恒久受流水切割、风霜剥蚀,终于被雕琢成今日的容貌。据当地人说,直到今天,有时候还能在土林里捡到海螺、珊瑚等海底生物的化石。

面临这灰褐色的一望无际的土林,不得不说,它是这片大地上一种伟大的时间艺术。在这里,人们亲眼看到沧海是如何酿成了桑田。时间好像是一双庞大的手,曾大刀阔斧地来过了扎达,带走了湖泊,带走了海洋,只留下层层叠叠的沟壑和莽莽苍苍的土壤排成的“森林”。如今,扎达土林静默安然的样子,又总使人想起“亘古稳定”之类的誓言与约定。

人站在扎达土林的沟壑里,就像是站在一条时空隧道中:看不到已往,也看不到未来,只瞥见无数的土壤被岁月削头去尾,有一些凸了出来,有一些凹了进去——像佛塔,像罗马石柱,像火焰,像汹涌的波涛,或像扼守森严的碉堡……梦乡一般,嶙峋而且质地坚硬。

 

 

 

 

情迷珠峰

——by 猫月游色在别处

来西藏之前就没计划要去珠峰,想佳了大伙要去我就在定日睡个懒觉起来然后去萨迦看看等他们回来,但效果就是最后舍不得和大伙离开一起上了路。

从定日的白巴镇出发到珠峰大本营,几十公里的旅程要转九百九十九道弯,开四个小时左右,可想路况了。

巴珠师傅这次又耍帅,嗖的又跑我们前面了,前车某人的手伸出窗外,把大拇指朝下很酷的朝我们比划着……车在泥石路上像个醉汉一样左摇右晃,风哥开心的喊着:哇,佳开心啊,像在游乐园坐过山车!

 

 

西藏的冬天 清冷的漂亮

——by 平静地飞翔

拉萨的冬天没有拥挤,四处洋溢着清闲。冬季的阳光拨开夏季的云雾,一扫雨季的阴霾。晶莹的雪山,金色的草甸,缤纷的森林,沐浴在暖暖的阳光下,浏览到西藏大地银装素裹,高山草甸金光闪闪的美景。

沐浴着日光之城的暖暖阳光,素净的布达拉傲然挺立在千百年的风霜中。在大昭寺前静坐,看信徒们虔诚朝拜,六字真言在耳边轻轻回响。

林芝被誉为“雪域江南”、“东方瑞士”,可她比瑞士更纯净,比江南更多情。清洁的白雪,千年的树根,另有远处积雪溶化汇成的溪流,冬日林芝冷得也如此温婉。

鲁朗,藏语意为“龙王谷”,是龙王爷居住的地方,也是“叫人不想家”的地方。差别于秋季的五彩斑斓,冬日的鲁朗银装素裹,酿成了大气磅礴的白龙宫。

色拉季山的千年雪松挂着晶莹锡透的雾凇,原始森林环绕的鲁朗高山牧场一片欧陆风景。

少了几分壮阔,多了一丝柔美,冬天的雅鲁藏布别有一番风姿。

 

 

天湖纳木措 遇见一抹蓝

——by 羽子偕老

经由几个小时的车程,来到心心念念的纳木措,壮阔的蓝,环视一眼,激动地冲向湖边,早已忘却了旅途中的疲劳。

纳木措是中国第二大的咸水湖,位于西藏中部,湖面海拔4718米。湖的形状近似长方形,工具长70多千米,南北宽30多千米,面积1920多平方千米。“纳木措”为藏语,而这个湖的蒙古语名称为“腾格里海”,两种名称都是“天湖”之意。

人造的美到了极致,我们歌颂假的就如真的一样巧夺造化;真实的美到了极致,我们歌颂真的就如假的一样精致无暇。不得不说美的境界,总是挑战语言的贫乏。这是趟“一错再错”的行程(藏族称湖为“措”),我们一路讥讽真的假的,而我们眼球大快朵颐。

幻化莫测的天空,整个纳木措颜色迷离,一道诡异的白色云带在山顶飘荡着。站在纳木措旁,那些古老的传说,像放影戏一样在眼前闪现,我有些模糊。

 

 

庄严桑耶寺

——by TIM生命过客

桑耶寺就在山南地域的扎囊县桑耶镇,我对这座全藏最早的佛法僧倶全完整意义上的释教寺庙一直心怀敬意。

总所周知,万事开头难。在公元8世纪的吐蕃王朝时期的799年建起的桑耶寺里,第一次开始剃度僧人,从那以后,西藏的寺庙才有寺有僧,有了依照释教戒律的仪式,自此,西藏的藏传释教历史几经周折,历纵情衰,起起落落伍,最终成为青藏地域最大的宗教。

高峻厚重的寺庙修建,把明亮的阳光挡在了房檐之外,每次走进走出大殿或走廊,都需要眯起眼睛适应佳一会儿,才气接受强烈的光线反差。巍峨的老墙,头顶的一角蓝天,围绕乌策大殿的转经廊,吸引了我流连的眼光。

站在寺里,仰望气势派头奇特的修建。桑耶寺也被称作“三样寺”,这是因为,位于全寺的中心地带的三层主殿乌策大殿,一层为藏式气势派头,二层为汉式,顶层为印度样式,因此得名。

长廊里,有许多藏民和喇嘛,不停的推着经筒走过,周而复始。没有诵经的声音,没有烟雾缭绕的香火,平静的院子里,只有经筒转动的声音和转经人们的脚步声。

桑耶寺的修建格式是根据佛经里大千世界的小宇宙设计,中间大殿代表须弥山,南北各代表太阳和月亮,四周的红白绿黑佛塔则代表四大天王,围绕大殿的4大殿和8小殿,又代表着四方咸海的四部州与八小洲,寺庙外的围墙,就是代表世界外围的铁围山。所以,桑耶寺在藏民们的心中分量是不言而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