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讯网

试析尊重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原因(20分)

admin 来源:未知
导读您好,现在渔夫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试析尊重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原因(20分)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改革开...

您好,现在渔夫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试析尊重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原因(20分)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了普及法律常识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2、与过去相比,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人民群众掌握了一些法律知识,对如何依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等有关的法律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开始有了依法办事、依法治理的觉悟,人们的法制观念初步形成。

3、但是,这些成绩与现代法治国家的要求仍有相当的差距,公民的法律意识仍然处在较低水平。

4、因此,如何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仍是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课题。

5、 一、我国现阶段公民意识欠缺的原因 公民意识在建构法治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现实生活中我国公民的公民意识还不是很强,还存在一些影响公民意识形成的消极因素,究其根源主要有: (一)臣民意识的影响 从历史上看,古代中国的基本政体形态是君主专制,维护皇帝的权力、地位和尊严,树立皇帝至高无上的独尊地位,乃是中国古代社会一切法律制度的出发点。

6、而且法律的至高无上性也被皇权的绝对神圣所代替,皇帝一言可以立法,一言也可以废法,使古代中国形成了系统严密的官僚体制,这种封建专制制度培育出的是适应封建政治文化发展的臣民意识。

7、近代以来,中国曾经有过几次思想启蒙运动,但由于各种原因,大都是昙花一现。

8、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群众翻身做了主人,然而一次又一次的政治运动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9、特别是在思想文化方面,人权观念、自由与平等、个性解放等现代价值观念统统被视为资产阶级的东西而抛弃,而许多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的封建主义的东西,其中就包括臣民意识却一直存在了下来。

10、改革开放后,人们的思想得到了较大的解放,但由于缺乏系统的公民教育和法制教育,家长制、特权思想、臣民意识在一部分人的大脑中仍然根深蒂固。

11、 (二)权利意识的淡薄 权利意识是公民意识的核心,但在古代中国,民众的权利意识极其淡薄。

12、这主要是由于:1.客观上由于自然经济、宗法家族和集权专制三位一体的社会存在形式,导致商品经济的发展举步维艰。

13、与之相联系的权利、自由、平等等观念无法正常发育与成长。

14、这是传统社会民众缺乏权利意识的客观原因。

15、2.主观上由于儒家思想一向推崇重义轻利。

16、受其影响,时至今日部分公民依然羞于言利,当他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居然会因打官司有贪利嫌而不愿用法律来维护自身权益。

17、这就不是现代公民应有的意识和行为。

18、 (三)公民教育的滞后 市场经济的发展证明,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

19、现代化的市场经济实践要求有现代法治观念和伦理精神的支撑,需要有与之相应的思想教育理念和运作体系。

20、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是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那一套教育模式,而没有及时转变思路。

21、转变到提高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民的法治意识和道德水平上来。

22、这也是导致公民意识缺失的重要原因。

23、 (四)社会转型期制度的不完善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进程中,在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仍然存在不完善的地方。

24、这主要表现为:1.存在着制度空场和制度冲突。

25、所谓制度空场,就是制度的供给滞后、不到位,人们有了新的活动却无相应的活动规则。

26、所谓制度冲突,就是不同制度之间存在着矛盾冲突。

27、比如在法律、法规方面,有些人钻法律的空子,干着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的勾当。

28、2.现存制度的效率不高或无效。

29、制度的效率是指制度对人们行为的约束作用的大小。

30、如果制度对人们行为没有约束力,则是无效。

31、如制度对公款吃喝、公款消费等行为的规定,基本上是无效的。

32、如果制度对人们行为有一定约束力,但没有达到制定制度时的预期效果,则是效率不高。

33、如制度对假冒伪劣、偷税漏税等行为的规定。

34、现阶段,社会制度失效或效率不高的现象大量存在,甚至出现了诸如打假者被打、索赔者索不到赔、纳税人竞争不过高逃税等现象。

35、制度的不完善影响了国家社会的正常运转,对公民意识的形成起着抑制作用。

36、 二、提高法律意识的途径及方法 培养和提高我国公民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是时代的呼唤和历史的责任,也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37、笔者结合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实际状况,认为主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必须创造适宜于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所谓外部环境,主要是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文化环境。

38、经济环境方面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因为现代法律意识是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产物。

39、政治环境方面要大力推进政治体制民主体、政治活动程序和政治观念的科学化。

40、因为法制是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法律意识是在民主意识的基础上产生的。

41、文化环境方面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2、作为精神文明组成部分的法律意识必然要受到精神文明整体发展水平的制约,公民法律意识的完善和提高也有赖于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的完善和发展。

43、所谓内部环境,主要是指法制自身状况。

44、包括两方面,一是建立和制定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理论和方针;二是努力形成知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45、 (二)深入持久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社会主义法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意识的体现。

46、其创制和实施都有赖于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参与。

47、但是,广大人民群众法律知识的掌握、法制观念的增强、正确法律观点的确立,都需要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来完成。

48、从1985年开始,经过几次普及法律常识的活动,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效,这对进一步提高公民法律意识将起到重要作用。

49、 (三)坚定不移地实行依法治国、严格执法 认识来源于实践。

50、社会上日常的法制实践活动对公民法律意识的形成和提高具有巨大的、现实的影响作用。

51、如果国家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都能严格地依法行政,依法办案,就能真正显示出社会主义法制的权威和力量。

52、显示出法制的严肃性和强制性,使广大人民群众自觉遵守,并得到他们的信任。

53、经过长期的重复实践,就会形成固定的习惯和观念,不断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

54、 (四)重视法学教育,开展法学研究 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发达与否,与法学教育、法学研究是否繁荣有直接的关系。

55、法学教育是培养法律人才的重要途径,而法律人才又是宣传、传播、深化法律意识的使者,法学研究是培养健全的法律意识的重要条件。

56、社会在不断发展,法律也需要发展,人们在运用法律来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仍有许多未知的领域。

57、在法律实践中,一些新经验、新思想也需要及时总结、推广,这些都离不开法学研究。

58、而研究的成果,又通过法学教育使一部分人先行接受,然后又通过这些受教育者用各种方式向社会传播、推广并付诸实践,从而推动整个社会法律意识的不断更新和提高。

59、 (五)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介 利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公民法律意识是一种涉及面最广、运用最多、影响最大的途径。

60、所谓大众传播就是通过某种媒介(如广播、电视、报刊等)向众多对象传递思想和观点的过程。

61、大众传播具有信息来源的普遍性、强烈的时效性和敏感性、广泛的普及性以及公众教育机能等特征。

62、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传播工具的普及率已大大提高。

63、只要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就能产生迅速广泛的影响,同时极容易在社会上形成一种强大的舆论和氛围,使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深入人心。

64、 (六)强化或树立具体的法律观念 1.权利观念。

65、树立公民的权利观念,是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义务本质”反思的结果,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建立民主政治和法治社会的需要。

66、强化权利观念,可以使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原则得以真正体现,在广泛的经济、社会活动中充分地适用权利,发挥其创造性,同时尊重维护他人的权利。

67、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应当包括对权利概念、性质、来源的正确认识;行使权利的自主意识和自觉性;权利行使时的求实态度与自律观念;建立和完善权利行使机制的使命感和创造精神等。

68、这种权利观首先是公民的,与以往只重视国家权力(利)是不同的,它是人民作为国家的主人在法律上的具体表现。

69、2.契约观念。

70、商品经济的交换活动是通过契约的形式连接起来的。

71、而契约具有平等、自主、自愿、互利、互相制约等特点。

72、树立契约观念能够减少交换过程中的不确定、不安全因素。

73、其法律含义在于通过明确契约双方的权利义务,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所担任的法律角色,从而有效地选择自己的行为。

74、契约观念的普遍化,是指这种观念延伸到更广泛的政治社会领域,使整个社会活动既充满活力,又有必要的约束,从而达到一种和谐的有序状态。

75、3.正确的诉讼观念。

76、程序法是对实体法的保护手段。

77、诉讼是适用法律的必要方式,是解决矛盾和纠纷的正当途径。

78、由于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人们群众对诉讼抱有一种深深的偏见。

79、不管有理与否,都认为是很不光彩的事情。

80、并往往把诉讼与受惩罚联系在一起。

81、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人们不是通过正当的法律程序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纠纷,而是寻求法律以外的方式,这样就不能运用法律对其权利和利益进行有力保护。

82、社会秩序是一种法律秩序,社会矛盾和纠纷如果只通过非正当途径解决,往往造成对正常法律秩序的破坏。

83、因此,树立正确的诉讼观念,既是维护个人权益的需要,也是维护正常社会秩序的需要。

84、 三、结语 人们的法律意识状态是受其物质生活条件和其他社会意识制约和影响的。

85、社会生活的变化必然引起法律意识的变化。

86、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大变革时代,人们的法律意识尤其显得复杂。

87、因此,从实践需要出发,深入到社会生活中,调查、了解、把握不同阶层、不同群体和个体法律意识的状况,分析、总结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提出各种有益的看法、主张,对于培养和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推进现阶段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88、满意请采纳。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