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老古,知名财经作家
近日,作为港股头牌的腾讯,发布了第三季度财报。
这次季报,蕴含的东西很多,值得好好品一品。
因为腾讯足够大,不管是社交、游戏、支付,还是TOB业务,它都是行业的翘楚,从它的财报中,可以看到中国乃至世界。
01
营收下滑了,利润却上升了
首先,就第三季度的财报来说,腾讯利润下滑的趋势已止住了。
在第二季财报中,腾讯的净利润281.9亿元,同比下降17%。
而在第三季财报中,营收1401亿元,同比下滑2%;净利润399.4亿元,同比增长1%。
很明显,营收同比下降的同时,利润环比却上升了。为了利润增长的速度曲线,腾讯下了很大的功夫。
这也是上市企业面临业绩承压、股价承压的常规手段。
此外,我们也不难发现,腾讯所经营的各个领域业务其实都出现了严重下滑。
比如游戏业务:
今年三季度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597.03亿元,同比、环比分别下降19.13%和12.61%。
在国际市场方面,全球游戏市场仍处于萎缩阶段。据第三方研究机构Sensor Tower的统计,今年第三季度全球手游收入同比下降12.7%,跌幅较今年上半年的6.6%进一步扩大。
腾讯在游戏领域称得上是全球一哥,其游戏业务营收已超过索尼和苹果,为世界第一。调查公司Newzoo的数据显示,2021年腾讯、索尼、苹果、微软的游戏业务营收分别为322亿美元、182亿美元、153亿美元、129亿美元。
但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今年三季度其游戏业务也不可避免出现了整体的下滑。
腾讯游戏在全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都是市场份额的王者,可以说,腾讯游戏的营收情况与全球宏观形势密不可分。
02
日子还算过得去
腾讯减支控费保利润,可以有两种理解。
第一种理解是:大企业扩张时的错误是比较多的,试错成本也是非常高的,在危机下再一次回头审视一下自己的非主营业务,对项目前景进行严格评估,是一个自我净化的过程 。
而第二种理解则是:这种做法会减少腾讯未来的可能性。
当年腾讯进军移动互联网时,内部有十来个社交软件的项目组,最终腾讯广州研究院张小龙搞的微信成功了。
而腾讯在短视频上的投入也非常可观,比方说投入巨大后仍旧没有达成目标的微视,就最终难逃弃子命运。
互联网大厂不断地尝试新方向,是因为他们随时会面临下一代新模式新产品的竞争,如果不向全领域突击,就有可能错过一个时代。
试想,微信支付若是没有疯狂跟进支付宝,那今天腾讯国内业务的价值就要大打折扣了。
腾讯用砍掉一些项目的方式来实现盈利的增长,我们很难判断其中的得失,但在宏观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增多时,腾讯牺牲一定的未来可能性来保持企业的稳定发展,很难说做得不对。
毕竟全球寒冬下,企业手握更多的现金,才能等到春天。
从财报中还可以观察到,腾讯的广告收入下滑趋势依然明显,这一季同比下降了5%。而去年在这一块,腾讯还能保持正增长。
广告收入是宏观经济重要的晴雨表,因为广告主的支出代表着消费者的预期。
若是腾讯这种庞然大物的广告收入出现持续下滑,只能代表着市场的动能在减少,此之对应的是字节、百度等其他互联网企业的广告收入增长也出现了断崖式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腾讯的广告收入下降,还是在腾讯视频号初见起色、上线了信息流广告等业务下的结果。
尽管眼下面临的困难不少,但腾讯并未出现坊间所传闻的大裁员,截至2022年9月30日,腾讯共有108836名员工,去年同期为107348名。这一季的总酬金成本为273.90亿元,去年同期259.63亿元。
仅从在职员工总数来看,腾讯依然采取了对市场的进攻态势,而不是全面退缩。
现在全球市场科技大厂纷纷裁员。
11月10日,Facebook和Instagram母公司Meta宣布裁掉11000多名员工,占全公司总人数达13%,是该公司成立 18 年以来首次大规模裁员。
此前,网约车公司 Lyft、在线支付服务商 Stripe、社交媒体Snap等也宣布大幅裁员,科技巨头微软在10月称要裁1000多人,亚马逊也表示将冻结企业招聘,并宣布裁员一万人。
一番比较下来,你会发现腾讯虽然面临的困难比较多,但比起不少互联网巨头,日子还算过得去。
03
调整业务方向
这次财报,其实还体现了腾讯因应环境做出的一个重大调整。
财报中可以得知,腾讯“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单季收入448亿元,占总营收的32%。该项收入连续6个季度占总收入比重超30%,为腾讯第一大收入来源。
这一块是toB的业务收入。
在三大主营业务中,只有腾讯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的收入实现了增长,Q3季度腾讯该项业务收入448.44亿元,占总收入比重32%,较去年同期增长4%。
而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腾讯是一家toC为主要业务的企业 ,不管是社交媒体还是网络游戏,其主要客户收入都是来源于直接消费者。
早在2018年,腾讯就提出“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的口号,而在今年,马化腾明确提出腾讯的主要发展方向是要助力实体经济。
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不光是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更主要的是,这种变化符合马化腾闷声发大财低调行事的风格。
产业互联网服务的是企业 ,不容易被舆论推到风口浪尖。
而游戏、社交媒体这些消费互联网业务,让腾讯长期处在舆论的中心,甚至成为不少人谩骂的对象。
这个世界上,非常多的企业都是服务于B端的企业。
这也是全球互联网公司的共同发展方向,亚马逊最有价值的业务是云服务,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目下也是打得不可开交。
而很多传统大企业,更是发展B端业务的巨头,比方说爱立信、西门子,IBM等公司,他们的消费品业务要么越来越小,要么干脆被放弃,但B端的业务规模却无一不在持续增长。
腾讯不断宣称现在处于新数字经济的起步期,这样的战略判断或许也预示着其未来业务结构会发生重大调整,消费互联网的地位会慢慢削弱,而产业互联网的地位则会快速加强。
毕竟,广受批评的游戏等消费端业务,有可能给腾讯带来更多的舆情风险,而服务于企业则可以闷声发大财。
04
“清仓式减持”美团
腾讯在发财报的同时,宣布将其所持有约9.58亿股美团股票作为红利发放给股东,按照11月15日美团收盘价,此次派息将达到约1600亿港元,即业内所称“分红式减持”。
与此同时,随着腾讯在美团持股比例从17%下降至不足2%,腾讯总裁刘炽平也宣布卸任美团董事。
美团是中国本地服务市场的第一霸主。出售京东,我可以理解,毕竟拼多多的崛起让京东追上一哥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了。
但变相“减持”一个在本地生活领域国内市占率第一的行业龙头型公司的股权,实在是让人有些费解。
我想这大概与腾讯想全面调整为以产业互联网为核心业务的战略思想有关,而美团也是一家长期站在舆论风口的消费互联网企业。
这样的企业在当前的中国舆论环境下,面临的不确定性还是很大的。
也许在未来,我们会看到腾讯全力发力在企业服务市场,将企业服务业务当作重点转型业务,最后成为一个隐在企业后面的产业互联网巨头。
05
结语
中国的互联网公司老板中,冷面书生马化腾可以说是闷声发财的粤商典型代表,相比那些高调指点江山的互联网大佬,马化腾及其掌控的企鹅帝国沉稳低调。
回顾腾讯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尽管坊间对这家公司的意见乃至批评不少,它也鲜少搞出过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新,但其在产品上一步一步优化的策略,却能让我们回头看时大吃一惊,原来腾讯的东西还挺好用的。
祝福腾讯,也希望腾讯转型成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