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讯网

2022新能源汽车产业报告:全年销量有望破600万辆,造车新势力欲凭研发超车

admin 来源:未知
导读 本文来源:时代商学院 作者:徐墨来源 | 时代商学作者 | 徐墨编辑 | 陈鑫鑫近两年随着产品力提升、基础充电设施完善、政策推动等因...

本文来源:时代商学院 作者:徐墨

来源 | 时代商学

作者 | 徐墨

编辑 | 陈鑫鑫

近两年随着产品力提升、基础充电设施完善、政策推动等因素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上升,中汽协数据显示,2022年9月渗透率已提升至27.1%,增长持续超预期。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产销市场,同时也是2021年全球第一大电动汽车出口国。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提升,我国汽车产业也终于看到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内部视角来看,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提升,我国汽车产业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围绕“三电系统”诞生了诸多产业新龙头,自动驾驶等软件也逐渐成为新战场。宁德时代(300750.SZ)、比亚迪等在全球产业中更是到达前所未有的高度,市值的爆发式增长让其他车企难以企及。

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产业链日新月异,准确判断产业趋势方能把握机会。本报告除了对产业趋势进行研判外,还对产业链各环节及潜力上市公司进行梳理,帮助读者跟清晰认识产业链,以及挖掘优质投资标的。

【摘要】

发展概况:连续七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政策推动转向市场驱动。数据显示,2015—2021年,中国已连续七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占全球比重超50%。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逐步退出,行业已经处于从政策推动转向市场驱动的新发展阶段。

上游:锂价持续高位,正极材料超高镍化与锰铁锂化成趋势。上游主要包括基础原材料和电池原材料。目前主流的动力电池均需使用锂盐,锂矿价格大幅上涨并持续高位。正极材料在锂电池总成本中占比最高,达到51%。改变正极材料性能显著提升电池能量密度。而正极材料正朝着超高镍三元、磷酸锰铁锂的方向发展。

中游:动力电池CR10高达94.4%,电机电控市场格局分散。2022年上半年,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约100.24GWh,同比增长116%。其中,排名前十动力电池企业合计装机约94.66GWh,占总装机量的94.4%。而电控与电机关系紧密,趋向集成化。但由于技术壁垒相对较低,行业竞争激烈、市场格局较为分散。

下游:整车销量增速达165.1%,纯电动占八成。2020年下半年开始,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上涨,2021年同比增速达165.1%,2022年延续高增速,前三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10%,达456.7万辆,全年销量有望突破600万辆,继续创历史新高。其中,纯电动汽车是主要动力类型,2021年市场份额达82.8%。据乘联会数据,今年前三季度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前十五的厂商市场份额达82.1%。其中,比亚迪汽车、上汽通用五菱、特斯拉中国排名前三。

新能源汽车研发重视度榜:造车新势力欲凭研发超车。时代商学院对80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市公司2021年研发费用率从高到低进行排名,制成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市公司研发重视度榜单。榜单前十中,多家造车新势力上榜,分别为零跑汽车、小鹏汽车、孚能科技、蔚来、理想汽车、汇川技术、先导智能、方正电机、亿纬锂能、宇通客车,造车新势力欲凭研发超车。

目录

一、发展概况:由政策推动转向市场驱动

【一】发展现状:连续七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二】政策引导:早期奠定坚实基础,现已逐步转向市场驱动

二、产业链梳理:电池成重点环节

【一】上游:基础原材料+电池材料

1.金属资源:锂价持续高位,钴镍止跌回升

2.四大电池材料: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

(1)正极材料:成本占比最高,超高镍化与锰铁锂化为趋势

(2)负极材料:行业集中度提升,硅碳负极成发展热点方向

(3)隔膜:湿法隔膜为主流,涂覆隔膜出货量同比增长超30%

(4)电解液:新型锂盐LiFSI性能更优,寡头竞争格局稳定

【二】中游:“三电”系统

1.电池:磷酸铁锂装机量反超三元电池,CR10高达94.4%

2.电机、电控:趋向集成化,市场格局分散

【三】下游:新能源整车

三、新能源汽车研发重视度榜:造车新势力欲凭研发超车

图表目录

图表1:2015年至2022年三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情况

图表2: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图表3:电动汽车与传统汽车中使用的矿物质对比

图表4:金属锂、碳酸锂价格走势

图表5:电池级电解钴价格走势

图表6:电池级硫酸镍的价格走势

图表7:新能源汽车行业主要金属资源上市公司

图表8:动力电池成本结构

图表9:三种正极材料性能对比

图表10: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价格走势

图表11:2021年磷酸铁锂材料(左)和三元材料(右)市场格局

图表12:国内不同类型负极材料渗透率

图表13: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负极材料CR3、CR6集中度

图表14:2021年中国锂电隔膜市场格局

图表15:2021年中国电解液市场格局(按产量)

图表16:新能源汽车成本结构(2020年)

图表17: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各电池类型动力电池装机量

图表18: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企业

图表19:2019年至2022年三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各季度销量情况

图表20: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类型占比

图表21:2022年1—9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前十五厂商

图表22: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市公司研发重视度榜单

发展概况:由政策推动转向市场驱动

【一】

发展现状:连续七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称“中汽协”)数据,9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再创历史新高,持续超预期。2022年9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5.5万辆和70.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倍和93.9%,市场渗透率达到27.1%。

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456.7万辆,同比增长110%,已超越2021年全年销量。据此计算,全年销量有望突破600万辆大关,继续创历史新高。

中汽协还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季度情况。2022年前三季度,我国动力电池累计销量达367GWh,累计同比增长243.8%。其中,三元电池累计销量163.8GWh,占总销量44.6%,累计同比增长232.4%;磷酸铁锂电池累计销量203.0GWh,占总销量55.3%,累计同比增长257.8%。

放眼世界,工信部数据显示,2015—2021年,中国已连续七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2021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占全球市场份额的比例达到53%。

在出口方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王金照表示,2021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出口占全球的1/3,是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出口大国。另据中汽协数据,2022年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出口38.9万辆,同比增长超过1倍。

【二】

政策引导:早期奠定坚实基础,现已逐步转向市场驱动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能实现如此高速的发展,离不开政策为产业的早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1年10月,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正式启动,并确立了“三纵三横”战略。何谓“三纵三横”?“三纵”是指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三种整车技术;“三横”是指多能源动力系统、驱动电机、动力电池三种电池技术。该战略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7年,国家发改委制定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下称《规则》)。该《规则》首次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定义:新能源汽车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现金、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往后近十年间,新能源汽车准入管理政策、财税政策、投资管理政策相继出台,不断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直至今天,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依旧围绕着“三纵三横” 研发布局。不过,内容有了变化。据2021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布局整车技术创新链;以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网联化与智能化技术为“三横”,构建关键零部件技术供给体系。

尽管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行业已经处于从政策推动转向市场驱动的新发展阶段,但关于充电桩、二手车等方面的产业政策仍在持续出台,这对刺激市场需求乃至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产业链梳理:电池成重点环节

本报告以“新能源汽车整车作为产业链下游”为基准,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进行划分。

区别于传统能源汽车,本报告所研究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指电池原材料,包括基础原材料(锂矿、钴矿等金属资源,以及石墨、硅等非金属原材料)和电池原材料(电解液、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中游主要是指“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下游是指整车,不涉及充电及后市场服务。

与传统燃油车产业链不同,动力电池已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点环节,其成本占全车比重近半,产业链上中游大量企业的生产经营围绕电池环节展开。

【一】

上游:基础原材料+电池材料

1.金属资源:锂价持续高位,钴镍止跌回升

锂矿、钴矿、镍矿等矿产资源是新能源汽车电池的主要原材料。国际能源署官网显示,电动汽车比传统汽车使用的矿物质多出3倍不止,如图表3所示。

动力电池种类繁多,但目前主流的动力电池均需使用锂盐。其中,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使用碳酸锂,三元动力电池使用氢氧化锂。因此,锂也被称为新能源时代的“石油”,需求大热,价格迎来飙涨。

Wind数据显示,2021年8月以来,锂矿价格持续上涨。2022年4月7日,金属锂价格达到历史最高值,为316.08万元/吨。此后持续高位,截至11月4日,金属锂价格为294万元/吨。相应地,近年来碳酸锂的价格持续上涨,并于11月4日达到历史最高值,为56.15万元/吨。

除了“白色石油”锂,钴、镍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中的需求也相对较大。

钴主要应用于三元动力电池,可明显提升电池的能量密集度,增加电池的最大输出功率。但据USGS(美国地质调查局)统计,目前全球钴矿资源分布不均,近半数钴资源分布在刚果(金)。而且,2019年,全球最大的钴矿企业Mutanda宣布停产。近三年来全球钴资源处于供应紧缩状态。

在此情况下,动力电池及汽车厂商开始将低钴、无钴作为动力电池技术的研发方向。尽管目前批量生产无钴电池仍有一定困难,技术尚未成熟,但低钴化仍是三元电池推进的方向。再加上磷酸铁锂回暖,对三元材料成长空间的挤压,因此,今年3月,电池级电解钴价格在达到57.3万元/吨后开始下滑,近期持续震荡。

与钴相反,高镍化已成为未来动力电池技术发展的核心方向之一。镍矿主要可分为红土镍矿和硫化镍矿,其中红土镍矿资源更为丰富,占据全球镍矿储量的62%左右。印尼是镍矿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拥有镍矿储量约2110万吨。

硫酸镍是镍矿产业链的中间产品,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硫酸镍主要被应用在三元材料前驱体领域。高镍化有助于提高三元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和续航里程。但由于海外地区加快投产、三元电池电池装机量占比下滑,硫酸镍价格出现下滑。Wind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硫酸镍价格一度暴涨至5.9万元/吨,随后持续下滑。近期,硫酸镍价格回涨。截至2022年11月4日,磷酸镍的价格为3.95万元/吨。

对于矿产资源上市公司来说,资源储备与产能是公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因此,时代商学院梳理了布局新能源产业的锂矿、钴矿、镍矿主要上市公司的资源储备及产能情况。

2. 四大电池材料: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

每个电动汽车电池组内,都是由数十个到数百个可充电的锂离子电池相互连接而组成的模块。这些电池合计约占电池组成本的77%,主要可分为四大电池材料: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

2022年2月,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BloombergNEF)提供的数据,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件中,正极材料的成本占整个电池成本的一半以上,为51%;负极材料占12%;隔膜占7%;电解液占4%。

(1)正极材料:成本占比最高,超高镍化与锰铁锂化成趋势

从图表9可见,正极材料在锂电池总成本中占比最高,达到51%。为何正极材料成本如此高?

实际上,正极材料是决定电池性能的关键材料之一。电芯的能量密度与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直接挂钩,是市场衡量电池性能的主要标准。而电芯质量能量密度又取决于正负极克容量以及正负极电势差。因此,提升正负极克容量、电势差,可直接提升电池能量密度。

由于正极材料克容量普遍低于负极,结构可设计性强,提高反应电势的空间较大,因此,改变正极材料性能对电池能量密度提升具有显著作用。目前,超高镍三元、磷酸锰铁锂是正极材料升级方向。

从分类来看,锂电池正极材料主要有钴酸锂(LCO)、锰酸锂(LMO)、磷酸铁锂(LFP)、三元材料镍钴锰酸锂(NCM)和镍钴铝酸锂(NCA)等类别。其中,磷酸铁锂主要应用于新能源车及储能电池市场,三元材料则在新能源乘用车、电动自行车和电动工具电池市场具有广泛应用。

从性能来看,磷酸锰铁锂作为磷酸铁锂的升级版,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电压平台,且保留了磷酸铁锂的安全性。相较于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等正极材料,三元材料安全性较差,但能量密度更高、续航里程更长。

据高工锂电数据,三元材料和磷酸铁锂是目前两大主流正极材料。2022年上半年,磷酸铁锂市场份额上升至53%,三元材料市场份额占比下滑至37%。

从价格走势来看,截至2022年11月4日,磷酸铁锂价格为17.3万元/吨,较2021年同期增长98.85%;三元材料(三元镍55型、三元6系:单晶622型)价格均值为36.18万元/吨,较2021年同期增长53.77%。

从市场格局来看,铁锂电池方面,据高工锂电数据,2021年湖南裕能和德方纳米市占率合计达43.75%,分别位居第一和第二。其他排名靠前的企业还有龙蟠科技、湖北万润、贵州安达、融通高科。

三元材料方面,据英大证券,2021年三元正极材料市占率前三分别为容百科技、当升科技、天津巴莫。其他排名靠前的企业还有长远锂科、贵州振华、厦钨新能、南通瑞祥、贝特瑞、广东邦普、巴斯夫杉杉。

(2)负极材料:行业集中度提升,硅碳负极成发展热点方向

负极材料是动力电池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占总成本的比例达12%,具有储存和释放能量的作用。这种储存锂离子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池的整体容量。

目前,我国负极材料中应用最广的是人造石墨与天然石墨两类,其中人造石墨渗透率逐年上升,2020年达到84%,天然石墨占比16%。另外,在负极中增加硅或者氧化亚硅可提高电池容量,因此,硅碳负极有望成为未来负极材料的升级方向。

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据高工锂电数据,2022上半年,中国负极材料行业CR3行业集中度为55%,CR6行业集中度为82%。对比2021年,CR3市场集中度大幅上升,CR6市场集中度微升。

(3)隔膜:湿法隔膜为主流,涂覆隔膜出货量同比增长超30%

隔膜是一种具有微孔结构的薄膜,位于电池内部正负极之间,占锂电池总成本的比例达到7%。它的作用是在分隔正负极,防止造成短路的同时,让电解质例子可穿过微孔形成充放电回路,保障电池正常工作。因此,隔膜的性能直接影响电池的安全性、容量、循环等特性。

根据生产工艺的不同,隔膜可分为干法隔膜和湿法隔膜。干法隔膜的原料主要为PP(聚丙烯),湿法隔膜原料为PE(聚乙烯)。从性能上看,干法隔膜生产工艺简单,一致性和力学性能比湿法隔膜差,通常应用于对成本要求更高的储能、低端新能源汽车和低端消费电子产品领域。

湿法隔膜生产工艺则较复杂,热稳定性相对较差,但其综合性能由于干法隔膜。因此,目前湿法隔膜是主流技术路线。据高工锂电数据,2022年上半年,我国湿法隔膜出货量占比达到79%。

但无论是干法使用的PP,还是湿法使用的PE,在温度过高时,都容易发生热收缩,导致电芯内部正负极接触,进而发生起火、爆炸等安全事故。电池厂及隔膜生产企业普遍采用隔膜表面改性及涂覆(如勃姆石和 PVDF)处理,可以有效改善隔膜热稳定性和机械强度。据高工锂电数据,2022年上半年,我国涂覆隔膜出货量同比增长超30%,且预计2022全年涂覆占比有望超过65%。

从市场格局来看,据智研咨询,目前我国锂电隔膜市场份额最大的恩捷股份,2021年市占率达38.6%,位列第一梯队;第二梯队为星源材质和中材科技,市占率分别为14%、10.5%;中兴新材和河北金立分别占6.8%、6.5%,位列第三梯队。

(4)电解液:新型锂盐LiFSI性能更优,寡头竞争格局稳定

电解液是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运输的载体,一般由溶质(锂盐)、溶剂、添加剂组成。其中,锂盐决定了电解液的基本理化性能。目前,六氟磷酸锂凭借优秀的导电率、稳定性和环保优势,成为主流锂盐。但其存在热稳定性差、易分解、易结晶等天然缺陷。而新型锂盐LiFSI(双氟磺酰亚胺锂)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电化学稳定性,以及更高的电导率,有望成为新主流锂盐。

从市场格局来看,电解液行业是典型的寡头市场,行业前三格局稳定。据华经情报网数据,2021年,我国电解液产量前三名分别为天赐材料、新宙邦、国泰华荣,合计占比近七成。天赐材料的产量占比最高,达到33.1%。

【二】

中游:“三电”系统

“三电”系统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中游,也是电动车的核心。它包括电池、电机、电控三个部分,是新能源汽车区别于传统燃油车的显著特征。

1.电池:磷酸铁锂装机量反超三元电池,CR10高达94.4%

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分高压电池和低压电池两种。而动力电池是指为整车提供动力源的高压电池,是新能源汽车上价格最高的部件之一。

据高工锂电数据,2022年上半年,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约100.24GWh,同比增长116%。

从电池类型来看,2022年上半年,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市场份额较去年同期有所提升。据高工锂电数据,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装机量约55.02GWh,同比增长217%,占总装机量的55%,较去年同期提升约15个百分点;三元动力电池装机量约44.93GWh,同比增长55%,占总装机量的45%。

具体到公司,2022年上半年,排名前十动力电池企业合计装机约94.66GWh,占总装机量的94.4%。

其中,宁德时代动力电池装机量达到50.17GWh,市占率达50%,稳居第一;比亚迪动力电池装机量为22.94GWh,市占率达23%,位列第二;中创新航排名第三,动力电池装机量为7.11GWh。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上半年,上述三家公司动力电池装机量已接近2021年全年装机量。

2.电机、电控:趋向集成化,市场格局分散

电机是指新能源汽车的驱动电机,相当于传统燃油车的发动机,它的性能直接决定电动汽车的爬坡、加速、最高速度等主要性能指标。目前,新能源乘用车主要使用的是交流异步电机和永磁同步电机。

电控则是指的是新能源汽车的电控系统,其控制汽车驱动电机的装置。不难看出,电控和电机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目前,集成化也是电机电控的主要发展方向,国内外的主流电机电控供应商也陆续推出三合一集成式电驱动平台(电机、电机控制器、减速器)。据华经产业研究院,2021年我国电驱动装机量达到325.5万套,同比增长122.49%。

从市场格局来看,我国电机电控产品技术壁垒较低、同质化严重,导致行业竞争激烈、市场格局较为分散。与此同时,整车厂也在加大电机电控的自供比例。

目前,我国驱动电机生产企业主要有三类:一是整车制造厂,如比亚迪、特斯拉、蔚然动力(蔚来旗下全资子公司)等;二是第三方独立电机企业,包括上海电驱动、深圳大地和等专注于新能源汽车电机制造企业,以及方正电机、大洋电机等具有传统电机生产经验的企业;三是外资供应商,如日本电产、博格华纳等。

【三】

下游:新能源整车

从下图可以看出,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开始上涨。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速已达165.1%,且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动汽车出国。

按动力类型来分,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主要可分为三种:纯电动汽车(BEV)、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

具体来看,纯电动汽车完全由电池驱动电机提供动力来源,整车主要结构为电池组和驱动电机,行驶过程完全零排放。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是以氢气、甲醇等为燃料,通过化学作用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并由电动机驱动汽车行驶,近乎零排放,且运行平稳、无噪声。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是在传统发动机上加装了电驱动系统,其动力来源可以是电动机也可以是内燃机,抑或是二者同时提供。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是新型的混合动力汽车,它的电池容量相比油混的大,可外部充电,所以它能在纯电模式下行驶。与纯电动汽车相比,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多了内燃机这一动力来源,成本相对较高,但补能更加方便,不会产生“里程焦虑”问题。

根据Wind数据,2021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占全国新能源汽车的比例分别达到82.8%和17.1%,其他新能源汽车仅占0.1%。不过,近年来,各大车企已经相继向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或将成为未来重要发展方向。

按阵营来分,新能源汽车行业可分为三大阵营:以特斯拉、小鹏、蔚来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以比亚迪、五菱为代表的传统车企,以小米、百度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

2022年10月17日,乘联会发布了前三季度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前十五名的厂商。2022年前三季度,排名前十五的厂商市场份额达82.1%。其中,比亚迪汽车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为115.29万辆,同比增长258.3%,市占率达29.7%,高居第一。排名第二和第三的是上汽通用五菱和特斯拉中国,它们前三季度零售销量分别为32.5万辆和31.82万辆,市占率分别为8.4%和8.2%。

另外,2022年前三季度,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排名第四至第十五的分别为吉利汽车(20.53万辆)、广汽埃安(18.49万辆)、奇瑞汽车(17.99万辆)、长安汽车(11.94万辆)、哪吒汽车(10.98万辆)、小鹏汽车(9.86万辆)、长城汽车(9.29万辆)、零跑汽车(8.76万辆)、理想汽车(8.69万辆)、蔚来汽车(8.24万辆)、一汽大众(6.56万辆)。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前三季度,上述15家厂商中,有7家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实现翻倍,包括比亚迪汽车、奇瑞汽车、零跑汽车;广汽埃安、长安汽车、哪吒汽车、吉利汽车。其中,吉利汽车销量增幅最大,同比增长357.1%。

新能源汽车研发重视度榜:造车新势力欲凭研发超车

虽然近两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了亮眼的成绩,但这仍是一个处于快速变革的行业,技术日新月异,正极材料在往高镍、低钴甚至无钴的方向发展,硅碳负极有望成为未来负极材料的升级方向,叠片工艺、钠离子电池也在持续发展……这些技术仍有待改进,高阶自动驾驶技术也仍处于探索阶段。需要产业链中的企业进一步研发投入,以推动产业整体向前。

因此,时代商学院制作了2022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市公司研发重视度榜单,希望通过评分和排名,挖掘具备创新性的优质企业,激励产业链中的公司向榜单头部企业学习,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样本方面,时代商学院选取Wind新能源汽车指数(884076.WI)包含的59家上市公司及指数外的21家产业链中主要公司(包括在港股、美股上市的企业)作为样本。

指标方面,本报告将从创新能力入手,选取研发费用率作为指标。最终,时代商学院对80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市公司2021年研发费用率从高到低进行排名,制成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市公司研发重视度榜单。如下图所示。

排名第一的是近日在港股上市的新能源整车企业——零跑汽车。今年前三季度,零跑汽车新能源汽车销量达87602辆,较去年同期增长214.9%,从榜单中也能看出企业成长能力得分较高。

值得一提的是,零跑汽车是目前国内唯一选择全域自研路线的新势力,其多次强调的全域自研,是指自研自制智能电动汽车核心系统及电子部件的所有关键的软硬件。2021年,零跑汽车研发费用率高达23.6%,超过同为新势力的蔚来和小鹏汽车,可见其对研发的重视程度。2022年4月,零跑汽车公布了全球首款可量产无电池包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尽管上市时间晚于其他新势力企业,但零跑汽车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在销量上的不断突破,发展潜力较强。

排名第二的是同样属于造车新势力阵营的小鹏汽车。2021年,小鹏汽车研发投入达41.14亿元,占当期收入的比例达19.6%。2022年9月21日,小鹏中高端SUV车型G9正式上市。数据显示,G9充电效率约为特斯拉Model Y的1.5—2.0倍。目前,小鹏汽车的优势项目与技术积累主要体现在智能化水平上,小鹏G9也成为国内首个通过自动驾驶封闭场地测试的在售量产车。长期来看,智能化将成为未来电动车的竞争重点,小鹏汽车也将有望集中兑现其技术积累,并提升市场份额。

排名第三的是三元软包电池领域龙头——孚能科技。孚能科技深耕动力电池行业20余年,主要产品为三元软包动力电池的电芯、模组和电池包。早在1997年,该公司创始团队便开始从事动力电池产品的技术研发工作,用20年的研发积累,成为全球首批规模化制造高镍三元软包电池的公司。2021年,孚能科技研发投入总额达5.42亿元,该公司在固态电池、热失控管理等领域投入较大研发力度的同时,还在规划研发应用于储能领域的磷酸铁锂方形电池。在竞争激烈的动力电池行业领域,掌控核心技术十分关键。孚能科技有望凭借其研发力度和技术积累,持续巩固行业地位。

聚焦榜单头部企业,我们可以看到,排名前五的企业研发费用率均在10%以上。其中,零跑汽车、小鹏汽车、蔚来、理想汽车这4家均处于造车新势力阵营。尽管在销量上,小鹏汽车、理想汽车、零跑汽车、蔚来均处于第二梯队,落后于比亚迪、广汽等传统车企,但从研发费用率来看,造车新势力的创新性较为突出,对研发重视程度大,这也将成为它们扩大市场份额、推动产业链技术进步的动力源泉。

【参考资料】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官网

《“全国一盘棋”优化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锂电正极材料行业专题报告:磷酸锰铁锂和高镍三元是主流方向》.英大证券

《规模快速增长、活力不断提升、结构持续优化、创新更加突出——上市公司整体质量迈上新台阶》.中国政府网

《【招银研究|行业深度】动力电池之电池材料篇——辩趋势,谈供需,论格局》

(全文 12821字)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