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支付行业“涨”声不断,不少媒体将其原因简单归咎于“天价罚单”,并将这波涨价潮称为“支付黑天鹅事件”。涨声与骂声交织的涨价潮,其实早有端倪。
01
政策收紧:灰色地带逐步消失,利润空间收窄
2021年10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加强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的通知(银发〔2021〕259号)》(以下简称“259号文”),其中明确规定“1台银行卡受理终端只能对应1个受理终端序列号”“1台银行卡受理终端只能对应1个特约商户”,通过“跳码”获取差额收益这条路被堵死,支付机构靠跳码躺赚的好日子可能将会一去不复返。此外支付机构还需要根据人行要求对不符合规定的银行卡受理终端限期内进行改造或更换,机具成本大幅增加,涨费率成了稳营收的必然选择。
此外,259号文还要求收单机构在通知发布之日起1年内完成全部存量特约商户身份信息核实工作,形成工作报告备查。套现户面临清退风险,支付机构业务量下降已成定局,涨价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在行业人士看来,这波涨价潮与其说是“天价罚单”催生的黑天鹅,不如说是行业规范化过程中的灰犀牛。当下的支付机构大体分为两拨儿,一波是已经涨价的,另一波是等着涨价的。对于参与这波涨价潮的支付机构来说,反正涨价是早晚的事情,干脆早“涨”早收益,还能通过让渡给代理商合理的利润空间,来实现与代理商的共赢,避免代理商倒戈、降低切机风险。对于等着涨价的支付机构来说,现在不涨无非是想借机切机收割一波商户资源,收割完毕再涨。有行业人士认为,支付行业监管日趋严格是不争的事实,相信广大从业者近几年来都有深刻的体会,未来对于商户、费率的管控也会更加标准化,切完机再涨价这波如意算盘背后有太多的不确定性,能否成功有待商榷。
时至今日,距离259号文发布已将近一年,不少地方人行已经开始了督查工作,有行业人士相信,随着督查验收工作的展开,这波涨价潮还会持续。
02
市场变化:价格战变服务战,成本上升
说完政策因素,我们再说市场。近年来,支付行业已经步入存量竞争阶段,价格战让支付机构收单利润不断摊薄。此外,疫情催生了广大商户的数字化需求,这也在倒逼着支付机构加速转型。许多支付机构纷纷入局加码数字化经营,通过SaaS等技术手段为商户提供营销工具、金融服务等,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收单。而这些增值服务的开发和运营,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支付机构运营成本大幅上升,价格战之下稀薄的收单利润难以为继,涨价成了早晚的事儿。
说到底,支付 机构是逐利的商业主体,“增本降量”的情况下上调费率也是必然的选择。在“涨”声一片的市场环境下,选择分润空间相对优厚的支付机构,才是广大代理商保障利益的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