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盛极一时”的永续债发行热度正逐渐消退。数据统计显示,截至7月25日,上半年商业银行累计发行永续债15只,发行规模为1580亿元,相比去年同期,无论是发行数量还是规模均减半。去年同期,银行发行永续债33只,发行规模为3185亿元。
作为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利器”的永续债,为何在今年遇冷?
永续债发行同比减半
今年上半年,基于当前环境下加大对市场主体扶持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发债热情高涨,截至7月25日,商业银行已累计发债规模高达1.14万亿元,远超去年同期。
不过,《国际金融报》记者发现,今年上半年,银行普遍对永续债的发行热情骤减。
据中国债券信息网数据,截至7月25日,上半年商业银行累计发行永续债15只,发行规模为1580亿元;而去年同期发行永续债33只,发行规模为3185亿元。
从今年上半年永续债发行机构类型来看,主要是国有大行及个别中小银行,股份制银行几乎“缺席”,仅一家股份制银行发行了50亿元永续债。
今年上半年,发行永续债的国有大行有三家,占据发行总规模的主导地位,分别为发行500亿元、发行500亿元、发行300亿元。
反观去年同期,商业银行对永续债的发行可谓是热情高涨,各类型银行积极参与,仅股份制银行便发行了700亿元,发行规模甚至不输于国有大行。
“一升一降”背后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商业银行似乎将“热情”转移到发行二级资本债券。截至7月25日,二级债发行规模较去年同期大幅提升,增长幅度近2.29倍,发行规模为3791.5亿元。
永续债作为商业银行补充一级资本的重要渠道,近年来发行较为活跃,并且发行主体逐渐呈下沉态势,中小银行的参与度不断增强,市场认为永续债的扩容是大势所趋。
对上半年永续债发行降温的现象,某国有大型券商长三角地区债券承做负责人对记者透露,这是当前市场对永续债在供需两端的阶段性低迷所致。她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永续债产品的发行不仅额度大,而且期限长,往往是3+N或者5+N的形式,所以前几年,很多机构已经先行发行了额度。”
“永续债当前不仅难发行,市场对其认购的兴趣也有所减弱。”上述负责人表示,当前在需求端,尽管永续债是不错的标的,但往往机构对资产的配置是有比例的,“在前两年很多机构已经配置了充裕的永续债,现在便会更倾向配置一些期限在一年内、流动性好的产品。”
光大固收研报也指出,永续债的批复额度也在下降。研报称,2022年5月,银保监会累计批复永续债的规模为20亿元,相比2022年4月的35亿元,银行永续债批复额度环比下滑。“目前,92家银行已获得银保监会关于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的批复,累计批文额度达22249亿元,而同期永续债已成功发行20105亿元,仍有2144亿元的剩余额度待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