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讯网

六大行涉农贷款占比超35% 银行服务乡村振兴五大主要模式解析

孟建章 来源:未知

7月21日,21世纪金融研究院与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在由21世纪金融研究院举办的“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主题沙龙上联合发布普惠金融系列主题轻报告的第一篇轻报告:《银行服务乡村振兴主要模式——基于多家大型银行、地方银行调研》(下称《报告》)。

《报告》通过对多家政策性银行、国有大行以及覆盖全国各区域的地方法人银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等服务乡村振兴模式的有益经验、政策建议等进行了调研,梳理了当前不同类型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的现状,总结概括了主要模式。最后报告从加强乡村振兴的政策保障、加强涉农信息数据共享、进一步拓宽乡村振兴融资渠道、加快建设统一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等方面给出了相关政策。

六大行涉农贷款占比超35%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45.63万亿元,同比增长12.2%,增速比上年末提升1.3个百分点,略高于全部贷款增速0.8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2.61万亿元,同比多增5603亿元。

《报告》显示,国有大行在涉农贷款中发挥“头雁效应”,截至2021年末,六家大行涉农贷款合计金额约15.3万亿元,占当年全部涉农贷款余额的35.42%。其中,涉农贷款规模最高,突破5万亿元(截至今年3月末);涉农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的比重最高,接近1/4。同时,从户均贷款额来看,邮储银行仅约40万元,六大行最低,可以看出其服务下沉程度相较于其他大行更加深入。

农信机构主要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信社、农村合作银行等机构,由于其主要业务在农村地区,在涉农业务方面具有天然优势,是我国数量最多、覆盖范围最广的金融机构。截至2020年末,农信机构涉农贷款余额为11.24万亿元,占当年全部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的28.86%。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主要包括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资金互助社等,其中村镇银行自成立以来发展迅速,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中“一枝独秀”,无论在网点数量还是业务量方面都独占鳌头。2020年村镇银行涉农贷款占全部贷款比重超过70%,充分体现其作为农村金融生力军的重要地位。

服务乡村振兴五大主要模式

从调研结果来看,大型银行尤其是与“三农”紧密相关的大型银行服务乡村振兴模式更加成熟、系统,部分模式具有可复制推广性,同时也结合具体区域探索了部分个性化的服务模式;地方银行则长期深耕区域经济,服务模式更加特色化。

总结来看,银行服务乡村振兴的主要模式有:银担、银政模式,农户贷款模式,行司联动模式,特色产业、产品模式,产业链模式等五类。

银担模式主要是指金融机构通过与国家农担以及各级农担公司合作,银政模式主要是指金融机构与国家乡村振兴局、农业农村部等各级农业相关政府部门进行合作,通过相关金融产品,有效缓解广大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格抵制押物不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