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讯网

亚太区正形成共同市场 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应协调适合本地的金融政策

admin2 来源:未知
导读 特约研究员 王应贵 郑淏文 澳门报道过去一周,亚洲成为举世瞩目的国际政治舞台。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

特约研究员 王应贵 郑淏文 澳门报道

过去一周,亚洲成为举世瞩目的国际政治舞台。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先后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泰国曼谷举行。这两场重要的国际会议都在亚洲举行,足见亚洲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据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WDI)数据,按2015年不变价格计算,2021年中国、日本和韩国的经济总量为21.93万亿美元,美国为20.34万亿美元,欧盟为14.64万亿美元。东亚、东南亚、南亚国家和大洋洲加起来,亚太经济圈的经济规模超过30万亿美元,为世界名副其实的最大的经济区。

与世界其它地方相比,除亚太地区少数国家和地区外,区内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充满了活力。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日本、泰国和韩国经济分别增长了1.8%、2.5%和3.1%,马来西亚、越南、印度、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分别增长了14.2%、13.67%、13.5%、5.72%和4.4%。中国经济增速为3.9%,包括高盛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预计,中国不久的未来将出现爆发式增长。

亚太经济圈正形成一个庞大的共同市场,对传统发达国家市场的依存度也正在逐步减弱。

2022年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泰国曼谷举行。新华社

更包容的区域发展是持续繁荣的正确选择

中国在经济圈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2021年,中国分别是日本、韩国、新加坡、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最大的商品进口来源地;同时,中国还是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最大的商品出口市场,为菲律宾、越南和泰国的第二大商品出口市场,印度的第三大商品出口市场。

据中国海关统计,今年1-10月,我国对韩国、新加坡、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印度和新西兰的出口贸易同比分别增长了5.97%、23.74%、11.74%、5.28%、21.37%、28.27%、6.5%、13.54%和5.89%,对日本和澳大利亚贸易则下跌了0.25%和3.24%。今年1-10月,我国进出口贸易同比增长了9.5%,其中,进口增长了13%,出口增长了5.2%。

与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相比,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仍然不高,但区域国际贸易却实现了高速增长。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数据库,1960年,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国际贸易总量仅占世界的11.77%;1970年升至12.16%;1980年再度上升至14.93%,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初见成效。全球经济一体化初期,1990年该区域国际贸易在世界的占比跃升至21.73%;亚洲金融危机后,2000年占比仍达到了27.62%。虽经2007-2009年美国金融危机打击,2010年地区出口贸易占比上升势头不减,创下了当时的历史新高32.19%;新冠疫情期间,2021年占比达到了36.59%。

汇率合理波动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关键

在过去三十多年里,亚太地区经济增长多次遭遇来自内部和外部的重大经济金融冲击,稳定的经济环境可望而不可即。

上世纪末发生的、由货币贬值所引发的亚洲金融危机致使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陷入困顿;美国金融危机风暴袭击亚太地区,不少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停滞不前,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又诱发了多国货币汇率危机;最近十多年,亚太地区经济持续增长,但全球疫情导致许多国家和地区出现负增长,通胀居高不下,美联储激进加息政策造成大多数国家货币大幅度贬值。如何创造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需的稳定的经济金融环境?这是亚太地区必须考虑的重大问题。

近年来,一些亚太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发生了较大变化,但仍有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模式为外向型。2021年,世界出口贸易占世界经济体量的29.06%,中国(内地)、日本、印度、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菲律宾和新西兰的出口占比分别为20.01%、15.56%、20.33%、21.56%、22.18%、25.74%和21.91%,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多元化经济发展让它们摆脱了对出口贸易的依赖;韩国、中国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的出口占比分别达到41.72%、203.92%、184.84%、68.89%和58.22%,仍严重依赖海外消费市场。保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稳定应该是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亚太地区经济体普遍重视增加外汇储备,以抵御外部经济金融重大变化对本地经济的冲击。事实上,亚太地区所持的外汇储备现已处于较高水平。2021年,按照储备与6个月进口所需外汇之比率(假设国家出口停止的情况下)测算,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印度和菲律宾的比值分别为2.22、2.99、1.33、1.40、1.02、1.33、1.67、1.78和1.71,即这些国家有充裕的外汇储备满足6个月进口用汇需求;越南、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比率分别为0.65、0.39和0.51,即这些国家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满足6个月进口用汇需求。

亚太地区的许多国家和地区持有大量的美国国债。而迄今为止,美国十年期国债期货价格下跌超过13%,导致这些国家和地区遭受了不小的经济损失。据美联储统计数据,2022年9月,日本、中国内地、印度、中国香港、新加坡、韩国、澳大利亚、菲律宾、泰国和越南所持有的美国国债分别为11202亿、9336亿、2126亿、1791亿、1775亿、1053亿、562亿、512亿、444亿和371亿美元。

然而,充裕的外汇储备并不能保证本币对美元汇率的合理波动。自今年以来,人民币对亚太主要货币汇率整体表现比较温和,除新加坡元外,不少货币对美元汇率均出现大幅贬值,尤其是日元和韩元贬值幅度最大。相比之下,人民币对日元汇率升8.44%,对韩元小幅升值;对新加坡元贬值9.35%,对其余货币小幅贬值。

与2019年4月相比,今年4月人民币对这些货币的日均交易量增加了1659.7亿美元,增幅达62.81%;其中,对中国香港、新加坡、澳大利亚、日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印度和泰国的日均成交额依次增加了836.11亿、585.29亿、22.34亿、19.41亿、4.63亿、1.93亿、1.23亿和0.39亿美元,对韩国和新西兰的日均交易额分别减少了4.78亿和0.12亿美元。可以预见,随着我国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来往日益密切,人民币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国际金融体系的多极化有利于区域经济平稳增长。

应协调适合本地的金融政策

亚太经济圈的国家和地区经济金融差异很大,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受全球通货膨胀影响,除中国内地、中国香港和泰国外,其它国家和地区的通货膨胀率均高于3%。部分通胀压力来源于进口输入,全球供应链体系紊乱和本币对美元大幅度贬值导致物价普遍上涨。许多国家和地区为了刺激经济增长,不顾通货膨胀削弱了货币购买力这一事实,导致实际利率为负值,损害了存款人的经济利益。日本、韩国、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短期利率和十年期公债利率均低于通货膨胀,对货币管理机构而言,经济增长始终是头等大事,通胀问题可以搁后。然而,通货膨胀也是个区域问题,拖得时间越长对经济发展伤害越大,区域社会公平性问题会越严重。

各国利率政策差异同样很大,妨碍了区内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区内国家和地区的具体情况与美国差异很大,但许多国家和地区不得不跟随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调整节奏,而无法根据本地实情实施独立的货币政策。从长远看,亚太地区必须大力推进一体化建设,摆脱区外利率政策对本地货币政策的影响,力争成为国际金融体系中稳定的一极。利率水平稳定可期是货币政策的根本目标,同样也是亚太地区各国和地区的共同目标。利率是经济生活中最重要的价格,区内利率水平趋于一致应是大势所趋。

东亚经济规模已超过美国和欧盟,而亚太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总体超过传统发达国家集团。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程度之所以较低,是因为许多重要的经济议题,如实现共同关税区、建立共同货币和政治协调机制等重大问题,都进展缓慢。某些大国又从中挑拨离间,在区域内大搞“脱钩断链”,建“小院高墙”,亚太地区很难同心同德共建经济发展共同体。亚太地区货币汇率和利率水平真实反映了复杂的国际政治背景。

亚太地区还有许多其它重大问题需要共同努力解决,如宏观经济协调、区域长期和平与稳定、产业供应链韧性、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生物多样性、公共健康危机、研究与发展、技术进步、数字化经济、跨境支付、可持续发展、多边贸易体系、基础设施投资、包容性增长、经济复苏、社会平等、反洗钱及恐怖融资等。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