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讯网

华工校友创业16年,终于在新基建的风口起飞

admin 来源:未知
导读记者|覃毅编辑|江昱玢一家从新三板退市的通信网络技术服务商,又一次来到资本市场门前。深耕通信行业16年,在强者如云的ICT(信息和通讯...

记者|覃毅

编辑|江昱玢



一家从新三板退市的通信网络技术服务商,又一次来到资本市场门前。


深耕通信行业16年,在强者如云的ICT(信息和通讯技术)赛道,位于广州的瀚信科技渐渐走进业内人士的视野。


2015年以来,移动互联网+、新基建等行业风口到来,瀚信科技创始人徐志强顺势牵头公司转型,相继孵化多个子公司,在“分公司+子公司”的运营模式下,同步引入深创投、红杉资本等外部资本,完成了公司规模的跃迁。



通信行业走在技术和社会生活变革的前沿,对于徐志强团队而言,接下来要做出的改变是:朝着软硬件一体化运营的方向努力。


“下一步是三五年后,实现公司数字解决方案能力和芯片、物联网等硬件打包交付,形成一种标准化的产品。”徐志强向《21CBR》表示。


摆在眼前的难题是,新基建的研发投入回报周期长,对瀚信科技现有资金能力是种挑战。





本行蜕变



瀚信科技算是一名长跑选手。


创始人徐志强是国内通信行业较早一批从业者,自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系毕业后,他加入当时的通信巨头爱立信,主要负责开拓华南地区的系统和服务业务。


2005年,徐志强和爱立信同事萌生创业念头,又与几名大学同学一拍即合,瀚信科技即在2006年成立。



回顾瀚信科技的业务发展轨迹,公司有不少里程碑式的节点。


徐志强认定最为重要的转折点是2015年前后,公司在网络优化业务这一通信行业老本行之外,向产业互联网及政企市场转型。


网络优化,简单而言即为三大运营商优化端到端的网络服务,是瀚信科技起初的业务根基。后来,通信行业的人口红利、数据流量红利逐步消退,电信运营商开始整体转型,呼吁合作伙伴们一起出海。


徐志强意识到,这是企业跨界和转型的一次重大机遇,随之踏上ICT的探索之路,借助运营商和行业客户的数据运营,进一步向大数据信息服务领域深挖。


“传统赛道越来越变为成本导向,我们决定朝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创方向发展。”徐志强向《21CBR》介绍,“到今天,公司主营业务已渐渐过渡到以大数据、云计算为主的ICT服务。”


他透露,这样的变化部分源于公司在组织架构上做出调整。


“转型开始,我们就发现,分公司的机制不利于资源和人才引进,于是大胆采用了合伙人机制,在专业技术和区域市场拓展上,成立了不同的合资公司。”徐志强说。


他向记者解释,前后区别在于,分公司机制下,不少职业经理人都是雇佣制,而子公司则是共同出资组建,共享利益推动建立一个共同体。


目前,公司形成了五六家子公司,包括主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业务的丰石科技,以及主营5G芯片研发设计业务的乾晋科技等,向着不同领域突围。





打造闭环



站在数字经济、智慧城市建设的风口,瀚信科技已具备以大数据为中心、云网一体的智慧平台解决方案能力。


“公司的大数据+AI产品研发团队有200多人的规模,服务公检法、政务、交通、文旅、通信等行业,根据海量数据实时处理、信息分析挖掘及建模。”徐志强介绍。


瀚信科技与运营商的长期合作起了作用。


在ICT大数据服务方面,瀚信科技解码和分析移动数据,在电信运营商的安全数据管控框架内提供算法模型,为不同的行业客户提供服务。


比如在交通领域,瀚信科技的智慧交通解决方案已连续七年为广州交通管理部门,提供60多个交通重点区域和人群密集区域的实时大数据分析。


基于手机用户的全时空不同地域的流动情况,可以分析出城市人群的常驻、出行、驻留情况等,实现交通全流量监控和预警。



移动数据体量大、动态实时、维度复杂,即便一些科技巨头也很难短期进入。


“我们已经融入了电信运营商的生产运营系统,形成了一个很稳固的生态链。”徐志强补充,“一旦融入到客户的业务流程里,就很难在短期内被替代。”


基于这样的经验,近几年,瀚信科技尤为注重引入外部资本时,带来生态资源嫁接。


相较成立早期吸引了达晨、红杉等风险投资方,公司自2017年相继引入深创投、广东省国资等。


“国有投资人在政企业务中有一定背书能力,同时也能够促成生态和企业之间的联合协作。”徐志强介绍。


他提到恒健投资,所投企业中不乏科技、现代农业等领域的独角兽企业,可以促成多方合作,瀚信科技也乐于提供部分技术支持。


“打造以投资人为纽带的产业生态,这是很实在的。”徐志强表示。


从新三板退市后再冲刺IPO,徐志强将其视为公司业务更上层楼的大举措。


“对瀚信科技长远发展而言,上市后能进一步提升业务发展、品牌和队伍建设等实力。”徐志强说





数智标准化


由传统通信优化服务,到以大数据驱动服务,瀚信科技试图摆脱成本导向的业务逻辑,却受限于越来越短的投资变现周期。


“在行业市场大规模铺开之前,我们看到的矛盾是,相关的行业应用需求很多,但市场的支付周期越来越长。”徐志强担心融资能力跟不上业务变现速度。


具体到落地应用过程中,问题不少。


“任何一个政府部门和行业做大型软件平台,都有自身的管理特色,除了技术之外,必须理解客户业务和特定需求。”徐志强说。


他和团队研判,接下来需要做更多标准化交付的产品,包括标准化软件、智能硬件,以此推动数据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


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大数据应用服务千篇一律。



徐志强计划,标准化更多将从硬件和大数据软件中台等底座入手,而特定的应用场景可以做个性化设置。这意味着,接下来需要做更多研发资金投入。


依据多年通信行业经验,徐志强认为,这是一块必须啃下的硬骨头。


“通信产业发展一般分为两步走,第一步是去做基础建设,而后是解决行业应用。前者是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后者是解决‘好不好用’。”徐志强表示,接下来是打磨和渗透工业互联网领域。


“5G时代到来,我认为爆点不在C端市场,而是在B端市场。”徐志强向记者预判,“差别在于很多应用不是解决个人问题,而是解决一个大集团、一个行业、一个产业、一个大区域的问题。”


对于扎根在大湾区腹地的瀚信科技来说,区域优势尤其体现在民营经济的活跃,让公司在应用落地上取得突破。


“如果说我们的核心优势究竟体现在哪里?我觉得应该就是在这三个方向:一个是技术能力,一个是行业理解,一个是区位优势。”徐志强信心满满。


在真正迎来规模效应之前,更需要耐心。

标签:华工校友创业16年,终于在新基建的风口起飞